并行计算深入探索:第二章 - 计算机模型与性能分析

需积分: 9 1 下载量 17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22 收藏 1.35MB DOC 举报
"并行计算课件第二章深入讲解了并行计算机模型,包括不同的编程模型、架构类型以及它们在计算机设计、语言、算法优化和性能估算中的作用。本章节涵盖了随机访问机模型(RAM)、并行随机访问机模型(PRAM)、脂肪树结构、并行内存层次结构(PMH)、批量同步并行模型(BSP)以及LogP模型,旨在为计算机架构师、软件开发者、程序员和算法设计师提供理论基础和性能预测工具。" 在并行计算的领域中,第二章主要关注的是各种并行计算机模型。这些模型是理解并行计算性能和设计的关键,类似于冯·诺依曼模型在串行计算中的地位。并行计算机模型并不一定涉及具体的硬件结构,如处理器间的通信结构,但必须足够精确地描述性能,比如加速比(speedup),以便于不同领域的专家进行分析和设计。 2.2节讨论了模型的重要性。一个好的模型能帮助我们思考计算机的工作方式,影响计算机架构、编程语言、算法的设计,并提供预估程序性能的方法。模型中的成本应该与实际执行程序的成本大致相当,确保了模型的实用性和准确性。 接着,2.4节介绍了随机访问机模型(RAM)。这是串行计算机的一个模型,其中内存由一系列可以存储整数的单词组成,每次内存访问都需花费一个时间单位。基本操作如加法、减法等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这个模型为分析串行程序提供了基础。 然后,课程转向并行计算模型,如并行随机访问机模型(PRAM)。PRAM模型扩展了RAM,允许同时进行多个计算,从而实现并行处理。此外,还提到了脂肪树结构,这是一种在树形结构的叶节点上布置处理器的布局,每个处理器群通过k宽度的总线相连,以实现高效的通信。 并行内存层次结构(PMH)则关注于并行系统中的存储层次结构,如何管理和优化不同层次的内存访问。批量同步并行模型(BSP)则提供了一种框架,用于描述计算任务的大规模并行执行,其中计算步骤以同步块的形式进行。 最后,LogP模型专门用来量化多计算机系统中的通信成本,这在设计分布式并行系统时至关重要,因为通信延迟往往成为性能瓶颈。 总体来说,这一章深入探讨了并行计算模型的各个方面,为理解和优化并行计算系统的性能提供了理论基础。无论是为了设计新的并行架构,还是为了编写更高效的并行算法,这些模型都是不可或缺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