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环境下基于DEM的水流网络与流域提取技术研究
PDF格式 | 341KB |
更新于2024-09-03
| 184 浏览量 | 举报
"基于DEM的面状水流网络与体状流域提取研究"
这篇论文"基于DEM的面状水流网络与体状流域提取研究"探讨的是如何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在三维环境下进行水文分析,特别是在地震引发的洪水和海啸等次生灾害的情境中。DEM是一种重要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它提供了地表的连续高程信息,是水文学、地理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常用的数据基础。
论文作者张占阳提出,在三维环境下,以特定高程面为基准,能够提取不同高程下的面状水流网络。这一过程涉及到地形分析中的坡度、流向计算和流域划分等技术。面状水流网络是指在地形表面上,从高处向低处流动的水流路径,它可以反映水体在地表的分布和流动情况。这种网络对于预测洪水路径、评估潜在灾害影响至关重要。
同时,论文还涉及到了体状流域的提取,这不同于传统的面状流域,体状流域更强调水体在三维空间中的分布。在地震导致的地表变形或海平面上升情况下,了解体状流域可以帮助科学家计算出淹没的陆地表面积和体积,以及未被淹没的陆地表面积和体积,这对于灾害风险评估和应急响应计划的制定具有实际意义。
论文对提取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统计计算了一系列流域参数。这些参数包括特定高程平面下的淹没面积、未淹没面积、体积,以及所选区域的范围、最大和最小高程值等。通过这些参数,可以量化分析灾害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为后续的灾害模拟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涵盖了测绘、地震、次生灾害、水流网络和流域,强调了这篇研究的多学科交叉性和实践应用性。通过比较分析和统计数据,张占阳得出结论,该方法在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实时分析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参考价值。
这篇论文深入研究了如何利用DEM技术在三维环境下进行水文建模,特别是对于地震灾害引发的洪水和海啸的模拟和分析,为灾害预警和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提升灾害应对的精准度,还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地球表面水流动态的复杂性。
相关推荐











weixin_38668274
- 粉丝: 2

最新资源
- 植物大战僵尸网页版开发历程与源码解读
- 表格动态正序倒序交互的实现方法
- 掌握SWFObject 2.2:简化Flash嵌入与搜索引擎优化
- mousearound:掌握鼠标交互的单事件处理库
- 构建学籍管理系统:VB与SQL Server 2000数据库应用
- Javascript动态导航特效合集
- GT1游戏树算法:SoSe 2015 M5.1版本实现
- 7zip压缩软件:64位Windows系统的强大工具
- VB上位机实现HID温度监测与18B20数据读取
- Android完整版:AAC文件录制及处理指南
- JavaScript实现的导航条特效全展示
- C语言堆排序算法实现及VC工具应用
- Kraken: 基于Gatling的Java后端负载测试IDE
- 全面解析计算机硬件接口及其定义
- ASP.NET实现无刷新页面的技术解析
- 精通JavaScript制作关联菜单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