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构软件开发:ABC方法与自适应体系结构

需积分: 10 6 下载量 4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31 收藏 981KB PDF 举报
"软件体系结构为中心的网构软件开发方法" 该文介绍了一种由北京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提出的新型软件开发方法,称为ABC(Architecture-Based Component Composition)方法,它专门针对互联网环境下的网构软件开发。网构软件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型软件形态,它对传统软件开发提出了新的挑战。ABC方法强调软件复用、构件化、以软件体系结构为中心,并依赖于软件中间件来支撑其运行。 在ABC方法中,关键点包括: 1. **基于特征的领域建模**:这种方法允许开发者自底向上地从“无序”状态构建问题空间,通过特征模型来组织和管理软件的复杂性。特征模型可以帮助理解特定领域的共性,进而支持软件的复用和定制。 2. **特定应用的特征模型剪裁**:根据具体应用需求,可以通过剪裁通用的特征模型来创建适应特定应用场景的软件结构,提高了软件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3. **自适应软件体系结构**:ABC方法支持分析和设计自适应的软件体系结构,以应对互联网环境中软件需求的动态变化。这使得软件能够在运行时自我调整,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条件。 4. **反射机制**:反射机制是ABC方法中软件中间件的关键组成部分,它允许软件在运行时检查和修改自身的结构和行为,增强了软件的自我修复和自我优化能力。 5. **支持自主构件的中间件平台**:这种中间件不仅为网构软件提供运行环境,还为构件提供了自主性,使得构件能够感知环境变化,自主决策并执行相应的操作。 此外,文章还指出,网构软件的发展受到多种信息技术趋势的影响,如网格计算、普适计算、服务计算和模型驱动的开发。这些趋势都从不同角度推动了软件向更开放、动态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网构软件的出现,是对这些趋势的响应,也是软件工程领域对互联网环境适应性的探索。 ABC方法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框架,用于开发能够适应互联网环境变化的网构软件。通过结合软件体系结构、构件化、特征模型和自适应机制,ABC方法旨在解决开放网络环境中软件开发面临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