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 EM聚类算法详解与应用
5星 · 超过95%的资源 需积分: 50 18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1
4
收藏 4KB TXT 举报
Matlab中的EM聚类算法是一种迭代优化方法,用于在高维数据集中发现潜在的类别结构。它结合了期望最大化(Expectation-Maximization, EM)原理,特别适用于混合高斯分布的数据,如文本挖掘、图像处理等领域。EM算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迭代的方式估计数据点属于各个类别(聚类)的概率,并更新模型参数,直到达到收敛条件。
该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EM算法进行三维Gaussian分布的聚类,其中设置了三个类(M=3),每个类具有特定的均值(mu_real)和协方差矩阵(cov_real)。参数N定义了总样本数量,th为收敛阈值,K表示输出信号的维度,这里是二维。初始化时,使用mvnrnd函数模拟数据生成,根据给定的分布参数。
算法的主要步骤如下:
1. **初始化**:设定初始的类别分布a(先验概率),均值mu和协方差cov。例如,初始的均值设置为[123, 214],协方差矩阵都是单位矩阵。
2. **E步(期望步骤)**:对于每个数据点x,计算它属于每个类别的后验概率p_cm,通过计算其与类中心mu_cm的距离并除以协方差矩阵的逆。然后,归一化这些概率,得到rznk_p矩阵,表示每个数据点属于各个类别的可能性。
3. **M步(最大化步骤)**:基于当前rznk_p矩阵,更新模型参数。计算每个类别的加权均值和协方差矩阵,权重由rznk_p决定。
4. **迭代过程**:重复E步和M步,直到满足收敛条件(即两次迭代之间的参数变化小于预设阈值th),或者达到预定的迭代次数。
5. **结果展示**:最后,显示原始数据点的分布图(figure(1))以及聚类结果(figure(2))。
总结来说,这段Matlab代码演示了如何使用EM算法对随机生成的高斯分布数据进行聚类,通过迭代优化找到最优的聚类结构。该算法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即使对于非专业背景的用户也能相对容易理解和应用。由于EM算法的全局最优性并不总是保证,但它在很多实际问题中都能提供较好的聚类效果。
2024-10-26 上传
2024-10-26 上传
2024-10-26 上传
2023-08-11 上传
2023-08-29 上传
2023-09-08 上传
duandian06120234
- 粉丝: 1
- 资源: 2
最新资源
- 正整数数组验证库:确保值符合正整数规则
- 系统移植工具集:镜像、工具链及其他必备软件包
- 掌握JavaScript加密技术:客户端加密核心要点
- AWS环境下Java应用的构建与优化指南
- Grav插件动态调整上传图像大小提高性能
- InversifyJS示例应用:演示OOP与依赖注入
- Laravel与Workerman构建PHP WebSocket即时通讯解决方案
- 前端开发利器:SPRjs快速粘合JavaScript文件脚本
- Windows平台RNNoise演示及编译方法说明
- GitHub Action实现站点自动化部署到网格环境
- Delphi实现磁盘容量检测与柱状图展示
- 亲测可用的简易微信抽奖小程序源码分享
- 如何利用JD抢单助手提升秒杀成功率
- 快速部署WordPress:使用Docker和generator-docker-wordpress
- 探索多功能计算器:日志记录与数据转换能力
- WearableSensing: 使用Java连接Zephyr Bioharness数据到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