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块设备驱动实战:自定义BIO操作与实验详解

需积分: 0 22 下载量 18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5 收藏 1.94MB PPT 举报
本资源详细介绍了Linux块设备驱动程序的编写与实验过程。首先,章节涵盖了驱动程序的基本概念,包括其在操作系统中的作用,如处理磁盘I/O操作,将块设备(如硬盘)抽象为可读写的内存区域。学习者将通过实际操作了解驱动程序的结构,涉及的函数和宏定义,如`blk_init_queue`用于初始化请求队列,`hjl_blkdev_do_request`处理数据请求。 在实验部分,内容涉及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模块相关代码**:介绍驱动程序模块的许可证、`init`和`exit`函数,这些是模块加载和卸载时执行的初始化和清理操作。 2. **资源管理**:演示如何申请和释放块设备资源,设置属性,并添加和删除设备。 3. **数据请求处理**:原代码使用`hjl_blkdev_do_request`,后改为自定义的`hjl_blkdev_make_request`,以支持BIO(Buffered Input/Output)操作,这是一种提高I/O性能的技术,通过缓存来减少对硬盘的频繁访问。 4. **编译和实验**:逐步指导用户进行编译,包括`make`命令,以及检查设备状态(`ls–l/dev`),验证模块是否加载(`ismod`和`lsmod`),创建文件系统(`mkfs.ext3`),挂载和查看文件系统内容(`mount`, `touchtestfile`, `ls`),并使用`df`和`umount`命令进行磁盘空间管理和卸载模块。 5. **改进1:BIO操作**:重点讲解如何将原有的数据请求处理方式调整为针对BIO的优化,这包括了对`blk_init_queue`函数的使用选择,以及如何调整代码以适应新的请求处理策略。 通过这个教程,学习者可以掌握Linux块设备驱动程序的基础编写技巧,理解I/O调度机制,并通过实践提升对内核编程的理解。这对于想要深入理解Linux系统内部工作原理和进行硬件驱动开发的人来说,是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