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样条曲线的类型与实现详解及其应用价值

需积分: 49 31 下载量 2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9 收藏 175KB PDF 举报
B样条曲线生成原理及实现是一篇关于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领域的重要论文,由王增波等人撰写,发表于2009年的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论文旨在深入探讨和推广B样条曲线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B样条曲线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最初在飞机和船舶外形设计中被用于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效率。Bézier技术和Coons技术是当时的两种主要表示曲线方法,前者由法国雷诺公司工程师提出,后者由美国机械工程师Coons提出。 B样条曲线作为Bezier曲线的一种改进,其关键在于通过改变特征多边形顶点的数量来控制曲线的阶次。然而,当特征多边形的顶点较多时,控制力会减弱,导致曲线对控制顶点位置的变化反应不敏感,不利于精确的局部修改,并且可能无法充分反映多边形特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Gorden等人在1972年至1974年间引入了B样条函数,构建了等距离节点的B样条曲线,即均匀B样条曲线,这种形式的曲线更加灵活,能更好地控制曲线的细节。 论文将B样条曲线划分为四种类型:均匀B样条曲线、准均匀B样条曲线、分段贝齐尔曲线和一般非均匀B样条曲线,每种类型的特性与实现方法都有详细的阐述。作者不仅介绍了概念和定义,还提供了完整的B样条曲线生成代码示例,展示了不同的B样条曲线生成过程及其结果,并进行了对比分析。这对于几何造型和其他相关领域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特别是在需要精细控制曲线形状和细节的设计工作中。 此外,论文的关键点包括控制顶点和基函数在B样条曲线生成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调整这些参数来控制曲线的形状。中图分类号TP391表明了该研究属于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范畴,文献标识码A则标识了它是学术期刊文章。 总结来说,这篇论文深入研究了B样条曲线的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为从事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的专业人士提供了实用的工具和技术参考,促进了B样条曲线在工业设计、动画制作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