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历史与特点 - ANSI C的发展历程

需积分: 10 2 下载量 5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4 收藏 5.65MB PPT 举报
本章是关于C语言的学习要点,涵盖了数据的描述规则和数据的操作规则,基于C语言的经典教材《C Programming Language》(通常称为K&R)的第三版PPT课件。内容包括C语言的历史发展、程序结构以及在计算机上的运行方法。 C语言是一种强大的、高效的编程语言,具有以下特点: 1. C语言起源于B语言,由D.M.Ritchie在1973年设计,最初用于改进和重写UNIX操作系统。 2. 它在1978年由Brian W. Kernighan和Dennis M. Ritchie合著的书籍《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中被广泛介绍,这本书成为了C语言的经典教材,被称为“K&R”。 3. C语言因其简洁、高效、接近硬件的特性而受到青睐,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被移植到各种类型的计算机上,从大型机到微机,逐渐成为一个通用的编程语言。 4. 在1983年,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ANSI)制定了ANSIC标准,随后在1990年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采纳为ISO 9899:1990标准,这是C语言的官方标准。 5. ANSI和ISO对C语言的后续修订不断更新,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技术需求,目前的C编译系统大多基于这些标准。 C程序的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预处理指令:如#include和#define,它们在编译前处理,引入头文件或定义常量等。 2. 函数定义:C语言是函数式编程,程序由一个或多个函数组成,每个函数执行特定任务。 3. 主函数:程序的入口点,所有其他函数都可从主函数调用。 4. 变量声明和初始化:用于声明和分配内存给变量,准备数据处理。 5. 语句序列:包括控制流语句(如if-else,for,while循环)、赋值语句和函数调用等。 在计算机上运行C程序涉及以下步骤: 1. 编写源代码:使用文本编辑器创建.C文件。 2. 预处理:预处理器根据预处理指令扩展源代码。 3. 编译:编译器将预处理后的源代码转换为机器码,生成目标文件(.o或.obj)。 4. 链接:链接器将目标文件与库函数连接,生成可执行文件。 5. 执行:通过命令行或其他方式运行可执行文件,程序开始在计算机上运行。 在学习和使用C语言时,应注意不同编译系统可能存在的差异,理解并熟悉所使用的编译器的特点和语法规定,这通常可以通过查阅编译器的用户手册来完成。了解这些基础知识对于深入学习C语言的数据描述规则(如数据类型、结构体、枚举等)和操作规则(如运算符、流程控制、指针操作等)至关重要。通过本章的学习,开发者将能够掌握C语言的基本概念,为进一步的编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