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模式规范化与实现:第11章数据库设计的关键步骤

需积分: 16 11 下载量 18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1 收藏 643KB PPT 举报
第11章数据库设计深入探讨了逻辑模式的规范化、调整和实现过程,这是数据库设计的关键步骤。从E-R图(实体-关系模型)转化而来的初步逻辑模式,需要经过一系列处理来提升其质量和适用性。 1. **规范化**:这是逻辑模式优化的第一步,目的是消除数据冗余和提高数据一致性。规范化主要遵循范式理论,例如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等,通过分解和关联的分离,确保数据独立性和减少更新异常。 2. **适应DBMS限制条件的修改**:设计时需要考虑特定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特性和限制,比如SQL语言的语法、存储限制、索引支持等,可能需要调整模式以符合这些约束。 3. **性能与存储空间调整**:在保证数据完整性的同时,还需要权衡性能和存储空间。这可能涉及调整表的大小、创建合适的索引、分区等策略,以优化查询效率和节省存储资源。 4. **DDL定义**: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定义语言(DDL)来正式地定义逻辑模式,包括创建表、列、关系等,形成最终的数据库结构,供应用程序访问。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任务是根据用户需求、处理需求及支撑环境,设计出数据模式和应用程序。设计过程包括: - **需求分析**:收集并理解业务需求,了解单位的组织结构、数据流程、相关政策等,为后续设计奠定基础。 - **概念设计**:使用E-R模型等工具,抽象出数据之间的关系和实体,构建初步的数据模型。 - **逻辑模式设计**:在概念模型基础上规范化,可能涉及模式分解和调整,使之更加适合实际应用。 - **物理设计**:将逻辑模式映射到具体的数据库存储结构,考虑性能和存储效率,包括表的组织方式、索引等。 数据库设计强调反复性和试探性,因为设计并非一次性完成,而是需要多次迭代,同时处理多种可能的方案。此外,设计工作往往由不同人员分阶段进行,以确保质量控制和进度管理。 总结来说,第11章的核心内容涵盖了数据库设计的规范化策略、与DBMS交互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平衡性能与存储空间需求,同时阐述了需求分析、概念设计和逻辑模式实现的重要性,以及整个设计过程中的反复性、试探性和分步实施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