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岩巷道支护创新策略:锚网喷注耦合技术的应用与效益

下载需积分: 0 | PDF格式 | 247KB | 更新于2024-09-06 | 55 浏览量 | 0 下载量 举报
收藏
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研究是针对煤矿生产中长期存在的难题进行的一项深入探讨。作者颜培松、陈诚和卜令全,来自中国矿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通过对开滦集团某矿区的详细地质和构造分析,特别是对其煤层构造(如煤层厚度、变异系数、类型和结构复杂性)、水文地质条件(如煤层与不同岩层的交互关系)进行研究,揭示了软岩环境下的巷道工作特性。 传统的巷道支护方法往往难以应对软岩的易变形和不稳定特性,导致频繁的修复需求和高昂的成本。文章指出,过去的支护策略主要依赖于开挖-支护-破坏-修复的循环,效率低下且安全性不足。然而,随着锚喷联合支护技术的发展,锚网喷注作为一种耦合支护方式,显示出显著的优势。这种支护方式能够有效抵抗地压,防止围岩松动,同时具有一定的收缩性,能够适应巷道围岩的动态变形,从而提高了支护效果和巷道的整体稳定性。 在实际工程中,锚喷支护在软岩巷道的支护中起到了核心作用。例如,开滦集团某矿井的一号煤层,由于其复杂的构造和松软的围岩,锚喷支护被证明是提高巷道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关键。通过对煤层的细致分析,设计者们能够根据煤层特性选择合适的支护参数,如锚杆间距、混凝土喷射厚度等,以实现最优的支护效果。 总结起来,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研究不仅关注理论上的问题,还强调了工程实践中的应用。通过锚网喷注耦合支护,不仅可以控制巷道围岩变形,降低维修成本,还能提升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对于类似条件的巷道修复、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未来的研究将继续探索更为先进的支护技术和方法,以应对软岩巷道带来的持续挑战。

相关推荐

2025-04-21 上传
数据集介绍:肿瘤微环境细胞检测数据集 数据集名称:肿瘤微环境细胞检测数据集 图片规模: - 训练集:2,631张医学图像 - 验证集:251张医学图像 - 测试集:125张医学图像 细胞类别: - Fibroblast(成纤维细胞):肿瘤微环境中的基质细胞,参与肿瘤生长与转移过程 - Lymphocyte(淋巴细胞):免疫系统重要组成,反映肿瘤免疫微环境特征 - Tumor(肿瘤细胞):恶性肿瘤组织中的异常增殖细胞 标注体系: - YOLO格式标注,包含细胞位置与类别信息 - 医学影像来源于组织病理切片,包含多部位癌症样本 AI病理诊断系统开发: 支持构建癌症组织病理分析模型,实现肿瘤细胞与微环境成分的精准识别,辅助病理科医生提升诊断效率 肿瘤免疫治疗研究: 通过淋巴细胞分布密度分析,为免疫治疗响应预测模型提供关键数据支撑 医学影像算法研究: 适用于细胞级目标检测、微环境成分定量分析等计算机视觉任务,支持多目标跟踪等算法开发 数字病理教学系统: 可作为医学教育机构的教学素材,用于肿瘤微环境认知教学和病理检测AI模型训练 临床价值突出: 完整覆盖肿瘤微环境三大关键组分,包含癌变组织、免疫细胞和基质细胞,支持肿瘤演进机制研究 标注专业精准: 由病理专家参与标注验证,确保肿瘤细胞边界标注准确,支持高精度细胞定位需求 数据多样性丰富: 包含不同分化程度的肿瘤细胞样本,涵盖多种组织切片制备工艺的成像特征 工程适配性强: YOLO格式可直接适配主流检测框架,支持快速开展肿瘤检测模型训练与效果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