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的计算机网络:电路交换与因特网概述

需积分: 9 1 下载量 13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1 收藏 19.99MB PPT 举报
"电路交换的特点-计算机网络课件-谢希仁" 电路交换是一种通信方式,主要特点是它在通信前必须先建立一条从源到目的地的物理路径,并在整个通信过程中一直保持这条路径。这一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建立连接、通信和释放连接。 1. 面向连接:电路交换是建立在两端设备间预先设定的连接基础上的,类似于打电话时拨号建立的线路连接。在数据传输之前,双方需要通过一系列控制信号完成连接的建立。 2. 建立连接:在这个阶段,通信双方通过交换控制信息来分配网络资源,例如确定路径、分配带宽等,确保数据传输的通道畅通无阻。 3. 通信:一旦连接建立成功,数据就可以连续不断地沿着预设的路径传输,如同在一个专用的物理通道上传输。在通信期间,这条路径不会被其他通信打断,保证了数据传输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4. 释放连接:通信结束后,双方会通过控制信号释放所占用的资源,断开连接。这有助于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不必要的占用。 在计算机网络中,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报文交换是并列的三种基本交换方式。电路交换适合于对延迟敏感且数据量较大的应用,如电话通信,因为它提供了恒定的带宽和低延迟。然而,对于突发性的、小规模的数据传输,电路交换可能会造成资源浪费,因为即使没有数据传输,连接也会保持开放。 在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如因特网,它已经成为全球信息交流的核心平台。因特网经历了从科研网络到商业网络的转变,其标准化工作对于网络的统一和扩展至关重要。因特网由边缘部分(用户设备和应用程序)和核心部分(路由器和交换机)组成,提供了连通性和资源共享两大关键功能。连通性使得全球用户能够相互通信,而资源共享则允许用户访问和分享广泛的信息、软件和硬件资源。 网络的类别有多种,如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等,它们在覆盖范围、性能指标和非性能特征上有所不同。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是其设计和运行的基础,通常采用分层模型来组织,如OSI七层模型或TCP/IP四层/五层模型,每层都有明确的职责和协议,以实现不同网络实体间的通信。协议是网络通信的语言,服务访问点则是不同层之间交互的接口。 电路交换在特定场景下提供可靠的服务,而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时代的基础设施,其发展和功能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深远。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和技术对于理解和使用网络服务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