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GA实现串口通信:时序设计与系统框图解析

3 下载量 9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4 收藏 77KB PDF 举报
"基于FPGA的串口通信时序设计" 串口通信是电子工程和计算机领域中常见的数据传输方式,特别是在嵌入式系统和微控制器应用中。本文将重点讨论如何在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中实现串口通信的时序设计,同时对比与IIC(Inter-Integrated Circuit)协议的区别。 首先,串口通信与IIC协议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通信方式。IIC是一种半双工协议,即在同一时间内只能进行发送或接收,而串口是全双工协议,允许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数据。IIC使用两根线,一根数据线和一根时钟线,而串口通常只需要两根线,分别用于发送和接收,没有单独的时钟线。尽管如此,串口仍然能够通过预设的波特率实现收发同步。 串口通信的时序包含收发两个方面。收时序和发时序虽然基本相同,但在实际设计中通常需要独立实现两个模块。一帧完整的串口数据包括起始位、数据位(低位在前)、停止位,以及可选的奇偶校验位。奇偶校验位用于检查数据传输的准确性,通过计算数据位中"1"的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来确定。在本例中,由于传输的数据较为简单,因此省略了奇偶校验位。 波特率是串口通信的关键参数,定义了每秒传输的位数(bits per second, bd/s)。例如,如果一秒钟内传输960帧数据,每帧包含10位,那么波特率就是9600bd/s。发送端和接收端必须保持相同的波特率才能正确解码接收到的数据。 在FPGA实现的系统中,串口通信通常会涉及硬件描述语言(如VHDL或Verilog)编写的数据收发模块。这些模块可能需要与FIFO(First-In-First-Out)缓冲区交互,以处理不同速度的时钟域间的数据传输问题。FIFO作为一个先进先出的存储结构,确保了数据的正确顺序,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来缓存和管理数据流。 在上述系统框图中,可以看到发送模块通过矩阵键盘获取按键值,将数据写入FIFO,然后由串口发送模块读取并传输到上位机的串口调试助手。接收模块则从串口调试助手接收数据,将其存入FIFO,最后由数码管读取并显示。这样的设计使得系统能独立调试发送和接收功能。 基于FPGA的串口通信时序设计涉及到串口协议的理解、FPGA逻辑设计、FIFO的使用以及与外部设备的接口设计。通过精确控制时序,可以在FPGA中实现高效、可靠的串口通信功能,这对于各种嵌入式系统和单片机应用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