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32 SPI详解:串行FLASH读写与外设配置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6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3 收藏 696KB PPTX 举报
本资源主要介绍的是STM32的串行Peripheral Interface (SPI)在读写串行Flash存储器方面的应用,针对第二部分的详细讲解。SPI是一种常用的全双工或半双工通信接口,适用于数据传输速率较高的场景,如STM32F429系列芯片支持的最大SCK时钟频率为fpclk/2,可达90MHz或45MHz。 首先,章节涵盖了SPI协议的基础概述,包括其四种工作模式(CPOL和CPHA的不同组合)以及数据帧长度的设置选项,允许数据长度为8位或16位,以及数据传输方向的控制(MSB或LSB先发)。 STM32的SPI外设如SPI1、SPI2至SPI6,分布在不同的APB总线(APB1和APB2)上,每种设备有其特定的通信速度限制。SPI1、SPI4、SPI5、SPI6能提供高达45Mbits/s的速率,而SPI2和SPI3限速为22.5Mbits/s。 时钟控制逻辑是SPI操作的核心,通过控制寄存器CR1中的BR[0:2]位来调节SCK(串行时钟)的频率,它是基于fpclk(APB总线时钟)进行分频的。不同APB总线的fpclk决定了SCK的实际频率范围。 数据控制逻辑涉及数据的发送和接收,通过MOSI和MISO引脚与数据移位寄存器相连。用户可以通过写入数据寄存器DR来填充数据到发送缓冲区,并通过读取DR来获取接收缓冲区中的数据。数据帧长度和数据传输顺序(MSB或LSB)可通过CR1中的DFF和LSBFIRST位进行设置。 最后,整体控制逻辑负责管理SPI外设的工作模式,通过调整CR1和CR2寄存器中的参数,以实现不同通信模式下的操作,例如同步或异步传输,以及数据传输的方向和模式控制。 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有助于理解如何在STM32平台上高效地进行串行Flash的读写操作,这对于嵌入式系统开发、硬件升级以及调试工作至关重要。参考资料《零死角玩转STM32》提供了更深入的指导,适合想要深入了解STM32 SPI功能的开发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