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S-51单片机模拟I2C软件包实战教程

需积分: 4 6 下载量 8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2-02 收藏 39KB DOC 举报
"MCS-51单片机软件模拟I2C实用示例" 在微控制器应用中,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种常用的串行通信协议,由飞利浦(现NXP半导体)开发,用于设备间的低速通信。MCS-51系列单片机,也称为8051,是广泛应用的经典微处理器,由于硬件上可能没有集成I2C接口,因此需要通过软件模拟来实现I2C通信。本示例提供了一个针对MCS-51单片机的软件I2C模拟实现,允许用户在没有硬件I2C支持的情况下与I2C总线上的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代码中包含了一个名为"VI2C_C51.C"的源文件,以及对应的头文件"VI2C_C51.H"和库文件"VI2C_C51.LIB"。这些文件提供了I2C通信所需的底层函数,包括发送数据、接收数据、发送应答位等功能。此外,还提供了一些直接面向具体器件操作的函数,使得用户可以轻松地将这些功能整合到自己的应用程序中。 I2C总线的时序是关键,该软件包按照I2C标准模式设计,支持100Kbps的数据速率。为了产生SCL(时钟)脉冲,代码使用了软件延时的方法,这要求晶振频率低于12MHz,因为每个机器周期为1us。对于不同的晶振频率,可能需要调整延时函数以确保满足I2C协议的要求。 例如,`Start_I2c()`函数负责生成I2C的起始条件。这个过程包括将SDA(数据线)置高,然后设置SCL(时钟线)高,接着在SDA线上发送一个下降沿,最后将SCL线置低。每个步骤都伴随着适当的延时,以满足I2C起始条件的最小时间要求,即起始条件建立时间大于4.7us,起始条件锁定时间大于4μs。 在I2C通信中,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是通过拉高或拉低SDA线并在SCL线上同步脉冲来完成的。`SDA`和`SCL`是通过P3口的第4位和第5位模拟出来的,这表明单片机的P3口被用作I2C总线。`ack`标志位用于检测从设备的应答,这是I2C通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确保数据已被正确接收。 这个MCS-51单片机软件模拟I2C的示例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框架,使得开发者能够在没有硬件I2C接口的单片机上实现与I2C设备的通信。通过理解并应用这些函数,用户可以与各种I2C设备,如EEPROM、温度传感器、LCD控制器等进行交互,从而扩展单片机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