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图书馆管理系统案例分析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4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2-22 收藏 1.39MB DOC 举报
"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报告.doc"是一个关于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报告,涉及了数据库应用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和理论。报告的作者是河海大学文天学院2014级电气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班的学生,指导老师是某某老师。数据代应用系统在各行各业的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则是一项复杂且困难的工作,主要体现在开发环境的复杂性、用户需求的多样性和技术手段的综合性三个方面。报告中具体讨论了小型数据库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该系统包括图书的基本信息管理和读者的基本信息管理,并使用了P0werBuilder9进行开发。 这份报告的目的是对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进行总结和分析,同时探讨了其中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引言、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的相关理论知识、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具体实践、系统测试与优化以及结论与展望等部分。 在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的相关理论知识部分,报告介绍了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概念和分类、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P0werBuilder9的特点和使用技巧等内容。在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具体实践部分,报告详细描述了小型数据库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和设计思路,并给出了相应的ER图、关系模式和数据库表的设计。在系统测试与优化部分,报告介绍了系统测试的方法和策略、测试结果的分析和优化方案的实施。在结论与展望部分,报告总结了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的经验教训,并展望了未来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发展方向和创新空间。 总的来说,这份报告通过对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为学习和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同时,报告也反映了作者在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方面所取得的一定成果和经验,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希望该报告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也为今后进一步深化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工作提供一定的启发和思路。
2023-01-08 上传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 1.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步骤 按规范设计的方法可将数据库设计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1)需求分析; (2)概念结构设计; (3)逻辑结构设计; (4)数据库物理设计; (5)数据库实施; (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2.需求分析 需求收集和分析是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第一阶段。明确地把它作为数据库应用系 统设计的第一步是十分重要的。这一阶段收集到的基础数据和一组数据流图(Data Flow Diagram———DFD)是下一步设计概念结构的基础。 概念结构是整个组中所有用户关心的信息结构,对整个数据库设计具有深刻影响。 而要设计好概念结构,就必须在需求分析阶段用系统的观点来考虑问题、收集和分析数 据及其处理。如何分析和表达用户需求呢?在众多的分析方法中,结构化分析(Structu red Analysis,简称SA方法)是一个简单实用的方法。SA方法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方式 分析系统。用数据流图、数据字典描述系统。 然后把一个处理功能的具体内容分解为若干子功能,每个子功能继续分解,直到把 系统的工作过程表达清楚为止。在处理功能逐步分解的同时,它们所用的数据也逐级分 解,形成若干层次的数据流图。数据流图表达了数据和处理过程的关系。处理过程的处 理逻辑常常用判定表或判定树来描述。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简称DD)则是对系统中数据的详尽描述,是各类数据属性的清单。对数据 库应用系统设计来讲,数据字典是进行详细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所获得的主要结果。 数据字典是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它通常包括以下5个部分: (1)数据项,是数据最小单位。 (2)数据结构,是若干数据项有意义的集合。 (3)数据流,可以是数据项,也可以是数据结构。表示某一处理过程的输入输出。 (4)数据存储,处理过程中存取的数据。常常是手工凭证、手工文档或计算机文件 。 (5)处理过程。 3.概念结构设计 如同软件工程中重视需求分析与规范说明的思想一样,数据库设计中同样十分重视 数据分析、抽象与概念结构的设计。概念结构的设计,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之一。 概念结构独立于数据库逻辑结构,独立于支持数据库的DBMS,也独立于具体计算机 软件和硬件系统。归纳总结,其主要特点是: (1)能充分地反映现实世界,包括实体和实体之间的联系,能满足用户对数据处理 的要求,是现实世界的一个真实的模型,或接近真实的模型。 (2)易于理解,从而可以和不熟悉计算机的用户交换意见。用户的积极参与是数据 库应用系统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 (3)易于更动。当现实世界改变时容易修改和扩充,特别是软件、硬件环境变化时 更应如此。 (4)易于向关系、网状或层次等各种数据模型转换。 概念结构是各种数据模型的共同基础,它比任意一种数据模型更独立于机器,更抽 象,从而更加稳定。 描述概念结构的有力工具是E-R模型。P.P.S.Chen把用E- R模型定义的概念结构称为组织模式。 设计概念结构的策略有3种: (1)自顶向下 首先定义全局概念结构的框架,然后逐步细化。 (2)自底向上 首先定义各局部应用的概念结构,然后将它们集成,得到全局概念结构。 (3)混合策略 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的方法。用自顶向下策略设计一个全局概念结构的框架,以 它为骨架集成由自底向上策略中设计的各局部概念结构。 现介绍自底向上设计概念结构的策略。按照这种策略,概念结构的设计可按下面步 骤进行。 (1)数据抽象与局部视图设计 E- R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抽象。一般地讲,所谓抽象是对实际的人、物、事和概念的人 为处理。它抽取人们关心的共同特性,忽略非本质的细节,并把这些特性用各种抽象的 概念精确地加以描述。这些概念组成了现实世界的一种模型表示。有3种抽象方法形成了 抽象机制,来对数据进行组织: 分类(Classification) 定义某一概念作为现实世界中一组对象的类型。这些对象具有某些共同的特性和行为。 它抽象了对象值和型之间的"is a member of"的语义。在E- R模型中,实体型就是这种抽象。 聚集(Aggregation) 定义某一类型的组成成分。它抽象了对象内部属性类型和整体与部分之间"is a part of"的语义。在E- R模型中若干属性的聚集组成了实体型,就是这种抽象。 概括(Generalization) 定义类型之间的一种子集联系。它抽象了类型之间的"is a subset of"的语义。 概括具有一个很重要的性质:继承性。子类继承超类上定义的所有抽象性质。当然, 子类可以增加自己的某些特殊属性。 概念结构设计的第一步就是利用上面介绍的抽象机制对需求分析阶段收集到的数据 进行组织,形成实体、实体的属性,标识实体的码,确定实体之间的联系类型(1 1、1 n、n m),设计成部分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