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四版答案解析:发展历程与分组交换特点
需积分: 32 15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2
收藏 392KB DOC 举报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谢希仁编写的答案书深入探讨了计算机网络的历史演进和发展阶段。第一部分详细阐述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
1.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约1960-1970年代):初期网络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终端通过分层星型结构连接,主要功能是批处理和随后的分时系统,支持交互式处理。网络资源主要由主机共享。
2. 分组交换网(约1970-1980年代):引入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分离的概念,采用存储转发和动态带宽分配技术,提高了线路利用率,适合突发式数据传输,如X.25和帧中继网。
3. 开放系统互连(OSI)模型的形成(约1980年代中期):ISO提出的标准化协议OSI模型促进了不同体系结构网络间的互通,解决了兼容性问题,使得全球范围内的网络互联成为可能。
4. 高速计算机网络(至今):进入21世纪,网络速度提升,以高速网络技术为主,如ISDN、ATM、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多媒体和智能网络的兴起。
在讨论分组交换时,强调了它基于存储转发的机制,结合了电路交换的实时性和报文交换的灵活性,能高效利用线路,提供较低的时延,并且支持不同类型的终端用户交互。
关于三种交换方式的比较,电路交换以实时性和低时延著称,但线路利用率低,接续时间较长;报文交换虽然灵活,但传输时延较大;而分组交换则在实时性和效率间取得了平衡,适合数据量不固定的应用场景。电路交换适合长报文或大量数据传输,报文交换适合短报文,分组交换则是两者之间的折衷选择。总体来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分组交换因其优势逐渐成为主流。
556 浏览量
150 浏览量
122 浏览量
140 浏览量
2008-03-24 上传
![](https://profile-avatar.csdnimg.cn/eae6dc24af7d4866bd00ad65d56932a1_jiach00606.jpg!1)
jiach00606
- 粉丝: 0
最新资源
- MATLAB实现离散分数实体计算绘图详解
- 熊海日志系统v1.4.1发布:适用于微博日记博客管理
- 挑战UI布局:AutoLayout在UIKit中的实践指南
- C#.NET开发TAPI 3.0应用程序教程
- 深入探讨Oberon-0语言特性与编译原理实验三
- 华为云售前认证培训课程详解
- 深度学习交通标志分类器的构建与应用
- MATLAB实现函数最小值的遗传算法求解
- Python Django Web开发实战源码解析
- 探索WebView组件的使用技巧与示例应用
- 探索Java领域的Me2U_cmd-f项目创新
- jQuery历史事件时间轴插件使用教程与示例
- Matlab实现NSGA2遗传算法编程实例
- 聚类与抛物线逼近:matlab中的全局优化新技术
- 绿色免安装版驱动精灵:全面更新与细节优化
- DIY名片二维码:轻松储存到手机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