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共面波导设计:微带线、CPW与CPWG在无线通信终端SoC芯片测试中的比较
下载需积分: 29 | PDF格式 | 3.88MB |
更新于2024-08-08
| 174 浏览量 |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在设计无线通信终端设备中,特别是在苹果数据线MFi337S3959原理图封装尺寸图和datasheet的背景下,如何选择合适的传输线拓扑结构来满足工程实际需求。具体集中在电磁仿真的PCB制作上,其中关键因素包括特性阻抗匹配和高频损耗特性。
在电路设计中,特性阻抗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影响着信号的传输效率和完整性。初始计算结果显示,微带线的特性阻抗为95.7006 Q,远高于理想的50 Q,这使得微带线不适合该项目。共面波导(CPW)和接地共面波导(CPWG)提供了可能的解决方案。共面波导虽然在14 mil固定线宽下可以接近50 Q,但激光雕刻的加工精度限制了这一选择。相比之下,接地共面波导在固定线宽为25 mil时,尽管阻抗略高于50 Q,但更为可行,因为其加工难度较小且更符合工程实践。
高频损耗特性也是选择传输线的重要依据。微带线在高频下易受趋肤效应影响,导致阻抗不稳定和信号干扰,而共面波导由于两侧有限地平面,具有较低的损耗和良好的电磁兼容性。因此,本文选择了接地共面波导作为最终的传输线结构。
文章接着聚焦于通孔设置对电路板阻抗特性的影响。通过设置不同通孔,例如图3.9所示的三种电路板,研究了通孔的分布和尺寸如何影响接地共面波导的性能。通孔的存在可以连接上下两层的地平面,可能影响信号完整性,并需要通过电磁仿真进行详细分析。
最后,文章提到了SoC芯片在无线通信终端设备中的核心地位,特别是射频部分的测试挑战。SoC芯片的测试分为特征描述阶段和量产阶段,分别对应不同的测试方法,如实验室中的bench测试和自动测试设备(ATE)测试。射频部分的测试涉及信号完整性、电磁兼容性和复杂的基带算法,是SoC芯片测试中的难点。
本文重点在于结合电磁仿真技术和无线通信SoC芯片测试的实际问题,优化PCB设计,确保在满足射频性能的同时,兼顾制造可行性和成本效益。通过对不同传输线结构的选择和通孔设置的仿真,为无线通信设备的SoC芯片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测试和设计策略。
相关推荐










龚伟(William)
- 粉丝: 32

最新资源
- Node.js中使用multer上传多图并在MongoDB存储路径
- 点击图片实现放大特效的CSS3代码教程
- 鲜花网页模板下载:香萦满屋设计典范
- SQLiteStudio 3.3.1:高效数据库查看与管理工具
- Flask框架全文搜索引擎实现指南
- 构建个人网站:HTML基础与实践
- 打造健康生活:蔬菜水果主题网站模板
- Node.js项目实战:使用Express, Passport和JWT构建Rest API
- 记事本设计工作室模板:简洁风格网页设计
- AnimeGAN: Tensorflow下的照片动画快速转换技术
- React-Leaflet组件:打造动态传单地图应用
- 实现全屏图片模糊切换的HTML5响应式特效
- Node.js实现PNG文件上传功能指南
- Smallpdf:一站式PDF编辑、压缩与转换解决方案
- 构建基于scikit-learn的Flask预测API
- Libsvm-3.23工具箱:机器学习中的支持向量机源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