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核启动解析:地址、解压与参数设置

需积分: 19 13 下载量 20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2 收藏 2.8MB PDF 举报
该文档主要探讨了Linux内核在启动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包括内核的启动地址设定、解压缩流程以及内核参数的相关问题。特别关注了在ARM架构下的实现细节。 在Linux内核启动过程中,内核启动地址的设定至关重要。这个地址是在内核编译链接过程中通过一个叫做`vmlinux.lds`的链接脚本确定的。对于ARM架构,`vmlinux.lds`文件位于`kernel/arch/arm/vmlinux.lds`。在`kernel/arch/arm/Makefile`中,会根据配置(如是否为32位CPU)来决定具体的启动地址。例如,当配置为32位CPU时,启动地址`TEXTADDR`被设置为`0xC0008000`。`vmlinux-armv.lds`的生成会依据`LDSCRIPT`变量定义的模板文件,并用`sed`命令替换特定的宏,如`TEXTADDR`和`DATAADDR`。 `vmlinux.lds`文件定义了内核映像的各个段,比如`.init`段包含了初始化代码和数据。`.init`段的起始地址由`ENTRY(stext)`指定,确保内核从这里开始执行。接着,`.init`段包含了多个子段,如`.text.init`(初始化代码)、`.data.init`(初始化数据)等,这些段按照特定的顺序排列并进行内存对齐。 内核解压缩通常发生在加载到内存后,特别是对于从引导加载程序加载的压缩内核映像。虽然文档中没有详细描述解压缩的具体步骤,但通常涉及一个小型的解压缩程序,它位于内核映像的非压缩部分,负责解压`vmlinux`的其余部分。这个过程在内核启动流程的早期阶段执行,使得解压缩后的完整内核可以执行后续的初始化任务。 内核参数问题涉及到在启动时传递给内核的一系列命令行参数。这些参数可以通过引导加载程序(如GRUB或U-Boot)设置,用于配置内核的行为,如内存管理、设备驱动、网络设置等。参数通常以空格分隔的键值对形式存在,如`root=/dev/sda1`,表示将根文件系统挂载在第一块硬盘的sda1分区上。 这份文档深入解析了Linux内核在ARM架构下的启动流程,涵盖了启动地址的设定、内核映像的段结构以及内核参数的使用。这些知识对于理解Linux内核的启动机制、调试内核以及定制启动参数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