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七个泉组高频旋回成因:米兰科维奇周期控制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18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4 收藏 332KB PDF 举报
"该研究主要探讨了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七个泉组地层旋回的高频特性,通过连续小波时频分析和快速傅里叶频谱分析方法对自然伽马曲线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揭示这些高频旋回的成因。研究发现,这些高频旋回与米兰科维奇气候旋回紧密相关,表明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对地层沉积有显著影响。" 在这篇2008年的论文中,作者们详细分析了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的七个泉组地层,这个地层表现出明显的旋回性,特别是高频旋回特征。他们运用了两种不同的分析技术——连续小波时频分析和快速傅里叶频谱分析,对自然伽马曲线进行处理,以揭示地层的周期性和变化模式。这两种方法在识别米氏旋回(即米兰科维奇旋回)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 小波分析能够提供时间-频率局部化的信息,适合于分析非平稳信号,而在米氏旋回识别中,它揭示的地层旋回厚度比例与米兰科维奇周期的比例接近。傅里叶分析则擅长于处理周期性稳定的数据,能提取出信号的主要频率成分。通过对比两种方法的结果,研究人员发现高频旋回的平均厚度受不同米兰科维奇周期的影响,如偏心率周期、地轴倾角周期和岁差周期。 具体来说,偏心率周期控制的地层旋回平均厚度为12.93米,地轴倾角的长、短周期控制的地层旋回平均厚度分别为6.32米和5.00米,而岁差的长、短周期对应的平均厚度是2.78米和2.34米。这些数据反映了地球轨道参数变化对沉积速率的影响,高频旋回的沉积速率大约为0.13毫米/千年。 论文指出,小波时频分析和傅里叶频谱分析可以相互补充,结合使用能更精确地识别米氏旋回,从而提供更全面的地质历史气候变化的证据。这项研究对于理解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以及预测未来可能的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地质勘探和资源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涉及的领域包括柴达木盆地的地质构造、七个泉组的地层特征、高频旋回的成因机制、米兰科维奇旋回对地质沉积的影响、以及小波分析和快速傅里叶分析在地质学中的应用。这些内容体现了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气候变化研究的交叉点,展示了科学研究如何通过先进的分析技术来解读地球的历史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