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河二号井变电站改造:采空区注浆治理与抗变形技术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18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5 收藏 258KB PDF 举报
"寺河二号井新建变电站采空区处理与抗变形技术实践,通过地面打钻对采空区进行注浆治理,改善了建筑地基的工程地质环境,采用了建筑物抗变形技术措施,确保了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采空区的形成是不可避免的现象,这些区域由于长期稳定性差,对上方的建筑物构成严重安全隐患。本文重点讨论的是在寺河二号井新建变电站项目中,针对浅埋采空区的治理方法和抗变形技术的应用。寺河二号井位于山西省晋城市,其变电站改造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采空区的存在,这使得工程地质条件极其恶劣。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工程团队采取了地面打钻注浆治理的技术。这项技术通过在地表钻孔,将浆液注入到采空区,以填充空隙、加固岩土体,从而改善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注浆材料通常包括水泥浆、化学浆液等,它们能够有效地与周围岩土体结合,增强其结构强度,减少地基沉降和变形。 同时,为了防止变电站因采空区影响而产生不可逆的变形,项目中还应用了抗变形技术措施。这些措施可能包括设计合理的建筑物结构,如采用弹性支承、隔震系统来分散和吸收可能的地基运动;优化基础设计,比如使用深基础或浮筏基础,以分散荷载;以及实施持续的监测和维护,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文章详细阐述了注浆治理的过程和效果,以及抗变形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具体应用。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寺河二号井变电站改造工程得以顺利完成,并确保了变电站的正常、安全运行。该案例的研究成果不仅对同类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其他受采空区影响的建设项目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变电站,采空区,注浆处理,抗变形技术 中图分类号: TD32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358X(2016)04-0078-03 该研究对解决类似地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展示了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来克服地质条件的限制,保障基础设施的安全与稳定。对于煤炭产区的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这种实践经验尤其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