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iniBand网络结构详解:层次划分与关键技术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14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5 收藏 335KB PDF 举报
InfiniBand网络结构分析深入探讨了这种高性能的网络技术,它在服务器硬件平台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作为新一代I/O标准,InfiniBand旨在提升网络性能,保留了PCI总线的高带宽和低延迟特性,并支持多达64000个可寻址设备。与基于IP的以太网基础设施不同,InfiniBand采用了独特的寻址机制和协议,不支持传统的socket接口,这意味着在许多依赖IP协议的系统环境中,InfiniBand可能不是单一的互连选择,尤其是在群集中可能需要结合以太网进行管理和控制。 InfiniBand网络协议结构遵循分层设计,类似于TCP/IP,每一层都有明确的功能分工。物理层(Layer 1)定义了比特信号的传输方式,包括信号的组成、帧、数据符号以及数据填充,还涉及构建有效数据包的信令协议。这一层关注的是传输介质和连接设备的基础通信规则。 链路层(Layer 2)负责数据包的格式和操作,包括流控制、路由选择、编码和解码,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在这个层次,InfiniBand使用LRH(本地路由标识符)、GRH(全局路由标识符)和BTH(基本传输标识符)来标识和路由数据包。 网络层(Layer 3)引入了GRH,这是一种40字节的全球路由报头,用于数据包的路由决策。路由器仅进行可变的CRC校验,确保端到端数据完整无损。这与传统的IP路由有所不同,减少了路由计算的开销。 传输层(Layer 4)是协议栈中的关键环节,它将数据包发送到特定的Queue Pair(队列对),并指导数据处理策略。此外,如果数据包超过通道最大传输单元(MTU),传输层会进行必要的分段和重组操作,以适应网络的传输需求。 总结来说,InfiniBand网络结构的特点是高度定制化,每一层都专注于特定任务,这使得它在处理大规模并发、低延迟和高性能应用时表现出色。然而,由于不兼容传统IP应用,它在部署时需要与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进行适当的整合,以实现最佳的性能和成本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