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中的任务标识泛化与方法描述:以王立福课程为例

需积分: 29 20 下载量 4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0 收藏 3.53MB PPT 举报
"任务标识泛化-2011王立福的软件工程课件"主要探讨了软件工程中的关键概念和技术,特别是针对任务5和任务6进行深入解析。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任务5关注的是基于分析模型中的类间关系来识别设计模型中的泛化。通过对分析类的继承关系的理解,可以推导出设计模型中类的层次结构,这有助于提高设计的灵活性和复用性。举例来说, Trade Object、Order 和 Invoice 可能是订单系统中的父类和子类,它们之间的泛化关系代表了一种通用性,即一个更抽象的Trade Object可以包含多个特定类型的Order。 任务6则强调了描述方法的重要性。在设计阶段,开发人员可以使用自然语言清晰地表达方法的功能和行为,也可以使用伪码这种形式化的表示方式来确保理解和一致性。比如,结构化方法强调对问题处理逻辑的线性描述,而面向对象方法则更倾向于通过类和对象来体现数据和操作的封装。 软件工程课程中,王立福教授从软件工程基础出发,涵盖了软件开发的各个方面,包括软件生存周期的过程、方法学如结构化、面向对象和数据结构方法,以及CMM模型(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这些都是提升软件开发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工具。他强调了软件开发的本质,即从问题域到不同抽象层次(如数据和过程)的映射,这涉及到需求分析、数据抽象和过程抽象等核心步骤。 软件开发的本质是将问题域中的概念转化为可执行的计算逻辑,通过抽象和规约(如对象模型、处理逻辑的模型化)来实现。例如,对象的定义(如对象=F(张山))就是数据抽象的一个实例,它反映了问题空间到解空间的映射。另一方面,处理逻辑的规范化(如加工1=H(计算学生成绩))则展示了过程抽象的应用,使得开发者可以构建可复用和可维护的计算模块。 王立福的课程旨在帮助学习者建立起坚实的软件工程理论基础,从而在实践中做出高效、精确的决策,并遵循适当的方法学指导,确保软件产品的质量。无论是对于自学还是专业教育,理解这些概念都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