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设计: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串联滞后校正与性能提升

下载需积分: 9 | DOC格式 | 587KB | 更新于2024-09-15 | 140 浏览量 | 4 下载量 举报
收藏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是教学中实践性强的一个环节,主要通过Matlab软件进行系统设计和分析。在这个设计中,学生首先面对的是一个待校正的系统,其传递函数G0(s)为5/[s(s+1)(0.25s+1)]。通过Bode图和阶跃响应图,可以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发现原系统存在相角裕度不足的问题,即系统的响应不够稳定。 在设计过程中,学生采用了串联滞后校正策略来改善系统性能。选择合适的截止频率wc',经过计算,确定了wc''=0.61rad/s,这个新的截止频率使得系统的相角裕度达到45°以上,满足了稳定性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运用了数学方法,如求解Bode图中的相角裕度公式,以及利用频率响应函数L(w)来确定校正网络的参数,如滞后常数L'和时间常数T。 校正后的系统传递函数Gc为(1+16.95s)/(1+116.89s),并与原系统G0进行串联,得到Gs = G0*Gc。在Matlab编程中,学生编写了校正前后系统性能的比较代码,通过bode函数绘制了Bode图对比和阶跃响应图验证,以确保校正效果。最终,校正后的系统Gs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v和相角裕度都达到了设计要求,表明校正成功提高了系统的动态性能。 总结来说,本课程设计涉及了自动控制理论的实际应用,包括传递函数分析、系统校正方法选择、Matlab编程技能以及性能指标的验证。通过这个项目,学生不仅巩固了自动控制原理知识,还提升了软件工具的使用能力,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