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灾后PTSD预后影响因素:应对方式的作用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3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0 收藏 428KB PDF 举报
"应对方式对洪灾后创伤后应激障碍预后的影响" 本文是一篇首发论文,探讨了应对方式对洪灾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预后的影响。1998年洞庭湖洪灾后,研究者在1999年对受灾人群进行了调查,通过整群随机抽样选取了被诊断为PTSD的灾民进行长期随访。研究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平民版重新评估研究对象的PTSD状况,并运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来分析不同康复状态群体的应对策略差异。 研究发现,在120名研究对象中,有14名(11.67%)满足PTSD的诊断标准。进一步分析表明,康复组与未康复组在积极应对维度和总体应对方式得分上存在显著统计差异(P<0.05)。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揭示,社会支持(OR=0.281, 95%CI: 0.117~0.678)和积极的应对方式(OR=0.293, 95%CI: 0.128~0.672)是PTSD预后的保护性因素,而受灾经历(OR=1.626, 95%CI: 1.118~2.365)则是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论强调了关注洪灾后PTSD患者预后的重要性,指出增强社会支持和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能显著改善这些患者的预后情况。这对公共卫生领域的干预措施和心理康复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提示应当重视受灾人群的心理健康,并积极介入提供必要的心理援助和支持,以促进他们的康复。 关键词涉及创伤后应激障碍、应对方式和预后,这表明研究的核心在于理解如何通过调整个体的应对策略和提升社会支持来降低PTSD的负面影响,为后续的灾害心理救援提供了实证研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