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归档模式:备份恢复策略与注意事项

需积分: 13 12 下载量 9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5 收藏 1.48MB PPT 举报
Oracle数据库的归档模式是一种关键的管理机制,它确保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恢复性。当数据库处于归档模式下,即使发生介质故障,也能通过使用归档日志文件(Archived log files)进行尽可能精确的恢复,直至最近的已知良好状态。这与非归档模式相比,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 在归档模式下,数据库运行时产生的在线重做日志文件(Online Redo Log Files,OLR)会定期写入到归档重做日志中,而这些文件不能立即被重用,直到完成检查点并由ARCn后台进程备份。控制文件会记录每个归档日志文件的序列号,这对于恢复过程至关重要。 为了实现归档,数据库必须首先被置入归档模式,这会更新控制文件,并可能启用ARCn进程进行自动归档。这需要充足的资源来存放生成的归档日志文件,以防止性能下降或因磁盘空间不足导致的数据库服务中断。 不归档模式下,数据库仅能恢复到最近的备份点,而归档模式允许更精细的恢复操作,但同时也带来了额外的风险。如果在线重做日志文件(LGWR)过小或归档日志所在的存储卷满,都可能导致性能问题和数据库服务受限。 归档模式的切换通常涉及以下步骤: 1. 在`init.ora`参数文件中设置`log_archive_start`为`true`,指定归档目的地和格式。 2. 启动实例时选择适当的启动选项,如`startup mount`,然后执行`ALTER DATABASE ARCHIVELOG`命令。 3. 确保有足够的存储空间,可以通过`SHUTDOWN IMMEDIATE`或`SHUTDOWN NORMAL`来进行全库备份。 4. 最后,在归档模式下重新打开数据库。 在实际操作中,除了这些技术细节,还需要根据业务需求定期评估和调整归档策略,以确保数据安全和系统的稳定运行。理解归档模式的工作原理对于Oracle数据库管理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数据库的可用性和恢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