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波对海面电磁散射特性及多普勒效应的影响分析

需积分: 19 2 下载量 15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3 1 收藏 690KB PDF 举报
"海洋内波对海面电磁散射特性的影响分析 (2015年) - 魏仪文, 郭立新, 殷红成" 这篇论文主要探讨了海洋内波如何影响海面上的电磁散射特性,特别是在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中的表现。海洋内波是存在于海面以下的一种波动现象,它们通过与水流的相互作用影响海面上的微小波浪(毛细波)分布,进而改变SAR图像的纹理结构。研究首先利用Korteweg-de Vries(KdV)方程构建内波传播的数学模型,这是一个常用于描述浅水区长波传播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 接下来,作者通过波流相互作用函数,结合波作用量方程,对海面毛细波的频谱进行了修正。波作用量方程是描述波浪能量传播和转化的重要工具,它考虑了波浪与流体动力学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应用双尺度方法,这是一种处理非均匀介质中波动问题的有效手段,构建了面元模型,从而能够更准确地分析内波对高频谱的修正效应,特别是对于大尺寸海面电磁散射特性的影响。 论文中,研究人员通过计算内波存在时的海面散射系数分布,深入探讨了不同内波参数(如振幅、周期、波长等)以及不同海况条件(如风速、风向、海洋表面状态等)对散射系数和多普勒谱的影响。多普勒效应是物体相对雷达运动时,接收到的频率发生改变的现象,对于SAR图像解析和目标识别至关重要。 海面散射系数是衡量电磁波在海面反射强度的关键参数,它与海洋状态、波浪特征和入射角等因素密切相关。内波的存在会改变散射过程,可能导致SAR图像纹理的复杂化,这对于海洋监测、环境评估和军事应用等领域有深远影响。 这篇论文通过理论建模和数值计算,揭示了海洋内波对海面电磁散射特性的复杂影响,提供了理解和预测SAR图像中内波效应的科学依据。这一研究对于改进SAR图像处理算法,提高海洋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