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IMS应用:挑战、融合与标准进展

0 下载量 6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3 1 收藏 34KB DOC 举报
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应用及存在问题的探讨深入分析了在当前通信行业中,传统电信运营商如何应对基于IP网络的挑战,如网络控制、业务管理和用户接入的复杂性。IMS被视作下一代网络(NGN)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体系架构旨在实现网络与业务的融合,通过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协议提供IP多媒体服务,包括实时VoIP(Voice over IP)和分组域业务漫游,从而增强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管理性。 尽管IMS展示了巨大的潜力,目前仍处于技术发展初期,尚未大规模商用。预计固网运营商会在2007至2008年间逐步引入该技术,这涉及到网络各个层面的改造,如接入、承载、控制、业务支撑等,同时也对终端设备、宽带策略和运营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NASS(Next-Generation Access Server)和RACE(Radio Access Control Enabler)技术使得接入管理和控制更为高效。 国内和国际主流通信设备制造商纷纷投入到IMS产品的研发中,制定了明确的产品路线图。然而,这些计划的实施受制于标准制定过程和市场需求。在3GPP的R5版本中,IMS被正式提出,定义了核心结构和基本功能;R6版本则进一步扩展了业务特性、互通规范和无线局域网接入;R7版本关注固定与移动网络的融合,要求支持多种固定接入方式,如xDSL和Cable。同时,TISPAN(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ternet Protocol Systems Architecture Next Generation)作为固网NGN标准组织,定义了IMS在TISPAN架构中的位置,它在3GPP R6规范基础上增加了对固定接入的支持。 IMS的技术优势包括业务漫游、灵活的业务触发机制、集中用户数据库管理、QoS策略和统一认证等。其开放性设计使得它在实现网络融合的过程中更具吸引力。然而,对于运营商而言,实现IMS的融合并非易事,需要考虑其可行性和经济性,以及技术复杂性和运维管理的挑战。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多方面的因素,需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和市场需求进行谨慎选择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