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大8251异步串口通信实验设计与实现
需积分: 10 9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2
收藏 990KB DOC 举报
本次实验是针对湖南工业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通信工程专业通信072班在2009-2010学年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中的一个设计项目——8251异步串行通信实验。该实验旨在让学生实践并理解8251异步串行通信模块在实际应用中的工作原理和编程技巧。
8251是一种常用的串行通信接口芯片,它支持全双工通信,即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数据。在这个实验中,通信遵循RS-232C标准协议,这是一种非平衡电压电平的标准,常用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特点是数据传输速率相对较低,适合长距离通信。波特率因子为16意味着每秒钟可以传输1200 x 16个数据位,即19200波特。
实验的主要技术参数包括:
1. 通信波特率:1200波特,通过调整8251的收发时钟频率来实现,由公式f = 通信波特率 x 波特因子确定,这里波特因子为16。
2. 数据格式:采用起止式,包括1位停止位、7位数据位,以及无校验功能。
3. 通信模式:零调制解调器(Zero Modulation Demodulator, ZM),即无需额外的信号来同步数据传输。
设计任务具体分为以下部分:
- 电路设计:学生需要设计并构建8251与微机之间的物理连接电路,确保串行通信线路的正确配置。
- 程序设计:编写控制8251的软件程序,实现字符的发送和接收,包括设置波特率、数据格式,以及处理键盘输入和屏幕显示。
- 功能实现:通过8251进行双向通信,允许用户通过各自的键盘输入字符,同时实时显示对方发送的信息。
- 退出机制:设计一个ESC键功能,当用户按下此键时,终止当前的通信会话。
设计工作进度安排如下:
- 准备阶段(6月17日):小组分组,明确任务,理解课题要求。
- 初步设计(6月17日-18日):进行功能分析,设计程序逻辑,并开始电路设计草图。
- 实验与测试(6月19日-22日):实施实验,验证电路和程序功能,解决可能的问题,并进行性能优化。
- 总结与报告撰写(6月23日):整理实验成果,撰写详细的实验报告,总结经验教训。
参考文献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方面的教材,如戴梅萼的《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彭楚武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和艾德才的《32位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这些教材将为学生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将提升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能力,还会增强对串行通信理论的理解,为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类似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2021-09-28 上传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2023-05-30 上传
2010-01-27 上传
2014-10-23 上传
2022-07-14 上传
hongmingsunny
- 粉丝: 1
- 资源: 24
最新资源
- R语言中workflows包的建模工作流程解析
- Vue统计工具项目配置与开发指南
- 基于Spearman相关性的协同过滤推荐引擎分析
- Git基础教程:掌握版本控制精髓
- RISCBoy: 探索开源便携游戏机的设计与实现
- iOS截图功能案例:TKImageView源码分析
- knowhow-shell: 基于脚本自动化作业的完整tty解释器
- 2011版Flash幻灯片管理系统:多格式图片支持
- Khuli-Hawa计划:城市空气质量与噪音水平记录
- D3-charts:轻松定制笛卡尔图表与动态更新功能
- 红酒品质数据集深度分析与应用
- BlueUtils: 经典蓝牙操作全流程封装库的介绍
- Typeout:简化文本到HTML的转换工具介绍与使用
- LeetCode动态规划面试题494解法精讲
- Android开发中RxJava与Retrofit的网络请求封装实践
- React-Webpack沙箱环境搭建与配置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