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机组负荷优化分配:二次规划的节能优势

需积分: 12 0 下载量 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1 收藏 410KB PDF 举报
"机组经济运行的负荷优化分配方法研究 (2004年),作者:李素芬、沈胜强、郭建民,发表于《热科学与技术》期刊,探讨了火电机组负荷优化分配的等微增率模型、线性规划模型和二次规划模型在节能效果上的差异。" 火电机组的经济运行是电力系统优化运行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在我国以火电为主的电力结构中。负荷优化分配旨在确保系统稳定运行的同时,最小化燃料消耗或生产成本。当系统负荷发生变化时,合理调整各机组的负荷分配对于整体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等微增率模型是一种常见的优化分配方法,它基于机组燃耗随负荷变化的线性关系,通过计算微增率相等的负荷分配来达到相对优化。然而,实际的燃耗特性可能并非完全线性,这可能导致分配的不精确。 线性规划模型则考虑了更多的约束条件,如机组的运行限制和效率,它能够处理多个目标函数和变量的线性关系,相比等微增率模型能提供更精确的优化结果,但可能仍然无法完全捕捉非线性的燃耗特性。 二次规划模型是一种更先进的优化工具,尤其适用于处理非线性问题。它通过构建二次函数来近似原问题的目标函数,能更准确地反映燃耗特性的非线性变化,从而实现更优的负荷分配,提高节能效果。 李素芬等人在研究中对一个电力系统的十台单元机组应用了这三种模型进行计算,结果显示,二次规划模型在节能方面表现最佳,线性规划模型的效果介于二次规划和等微增率模型之间。这意味着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时,应优先考虑使用二次规划方法进行负荷分配。 此外,二次逼近法(SQP)作为解决非线性优化问题的有效策略,也被提及。SQP法结合了二次规划的计算优势和对非线性问题的适应性,是现代优化算法中的重要一环。 火电机组的负荷优化分配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要兼顾运行稳定性。通过对比不同模型,可以选取更适合实际情况的分配策略,从而提升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和节能水平。在实际操作中,应当根据机组的具体特性和系统的实时状态,灵活运用这些理论模型,以实现最优的负荷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