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iSCSI与NFS共享实现及工作原理

需积分: 13 3 下载量 14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6 收藏 440KB PPT 举报
本资源主要介绍了Linux环境下iSCSI与NFS共享存储的工作原理,包括iSCSI协议的基础概念、架构以及配置过程。 iSCSI(Internet Small Computer Systems Interface)是一种基于TCP/IP协议的存储网络技术,它允许通过标准的以太网连接在不同设备之间传输SCSI命令。iSCSI将传统的SCSI指令封装在IP数据包中,使得存储设备能够利用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进行通信,降低了存储区域网络(SAN)的实施成本。 在iSCSI架构中,存在Target(目标端)和Initiator(发起端)两个角色。Target通常是存储设备或服务器,提供存储空间;Initiator则通常为需要访问这些存储空间的服务器。在Target端,SCSI命令被转换成TCP/IP包,通过以太网发送到Initiator。Initiator接收到这些包后,再解包并执行相应的SCSI操作。 产品工作原理中提到,iSCSI设备可以在普通的以太网环境中运行,这意味着无需专门的光纤通道硬件,就能实现存储共享。此外,iSCSI架构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软件Target+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和使用硬件控制器的全IP交换架构。前者需要在服务器上安装Linux Storage Server并配置iSCSI Target软件,会占用服务器资源;后者则通过硬件控制器处理iSCSI封包,存储设备拥有固定IP/MAC地址,管理更方便且不占用服务器资源。 配置iSCSI架构时,通常需要以下步骤: 1. 部署iSCSI架构,包括设置管理IP和数据IP。 2. 创建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独立磁盘冗余阵列)以提高存储可靠性,可以使用mdadm工具创建软RAID,如创建RAID-5阵列。 3. 创建Volume Group,用于组织物理磁盘并管理逻辑卷。 4. 创建UserData Volume,为用户提供存储空间。 5. 映射主机和卷的关系,设置LUN(Logical Unit Number,逻辑单元号)发布策略。 6. 完成配置后,进行测试以确保功能正常。 NFS(Network File System)未在摘要中详细展开,但它是另一种常见的文件共享协议,允许不同操作系统通过网络共享文件系统。NFS与iSCSI不同,它直接提供文件级别的共享,而iSCSI则是块级别的存储共享。 Linux下的iSCSI结合NFS共享提供了灵活且成本效益高的存储解决方案,适用于需要在多台服务器间共享存储资源的环境。通过理解iSCSI的工作原理和配置过程,IT管理员可以有效地管理和扩展存储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