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云信任评价新模型:内部攻击防御与未来趋势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15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5 1 收藏 910KB PDF 举报
传感云作为一种新兴的分布式计算和物联网技术,近年来在研究领域日益受到关注。它通过整合大量的传感器网络,实现了对物理世界的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为各种应用场景提供了强大的支持。然而,随着其广泛应用,传感云的安全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其中内部攻击是关键挑战之一。内部攻击者可能利用其对系统的了解和权限,进行数据篡改、误导或恶意操作,这威胁到了传感云中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为了确保传感云系统的安全性,信任评价机制显得至关重要。这种机制旨在评估和管理参与节点间的信任度,确保信息交换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根据文献《传感云中的信任评价机制研究进展》(发表于2018年6月的《通信学报》),信任评价机制可以划分为实体间和实体内两类: 1. 实体间信任评价:这是基于传感器节点之间的交互行为和历史记录来建立和维护的信任关系。这类机制通常考虑节点的信誉度、数据一致性、及时性等因素,通过算法如协同过滤或博弈论模型来评估节点间的信任程度。 2. 实体内信任评价:主要关注传感器自身的可信性,包括设备性能、数据质量以及节点自我报告的可靠性。这种机制关注的是节点内部的自我保护和透明度,例如使用数字签名、身份认证等技术来防止欺骗。 现有的信任评价机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内部攻击的风险,但仍有不足之处,比如计算复杂性高、动态环境适应性差等。因此,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种基于雾计算模式的新型信任评价模型。雾计算作为云计算与边缘计算的结合,将计算和存储能力延伸到网络的边缘,有助于降低延迟并提高安全性。这个新型模型可能考虑了本地处理、数据隐私保护以及快速响应的能力,从而更有效地检测和应对内部攻击。 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开发更为智能和自适应的信任评价算法,以适应传感云中动态变化的网络环境和不断增加的恶意行为; - 强化隐私保护,确保在信任评价过程中,个人和组织的数据不被滥用; - 增加可解释性和透明度,使得信任决策过程易于理解和审计; - 实现跨层信任融合,综合实体间和实体内的信任评估结果,提升整体系统的信任水平。 传感云中的信任评价机制研究是确保其安全运行的关键,通过不断优化和创新,将有助于提升传感云系统的鲁棒性、效率和可靠性,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