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MHz高重频皮秒激光器:SESAM无损运行与大功率输出

PDF格式 | 2.91MB | 更新于2024-08-27 | 24 浏览量 | 3 下载量 举报
收藏
本文报道了一种高性能的皮秒锁模激光器,该设备能够在80兆赫兹的高重复频率下实现大功率输出。当泵浦功率达到22.4瓦时,系统能够稳定地输出功率高达5.1瓦的皮秒脉冲,其脉冲宽度仅为23.7皮秒,信噪比超过60分贝,表现出极高的稳定性和精度。设计的关键在于采用了半导体可饱和吸收镜(SESAM)技术,通过优化其参数和腔型设计,确保了SESAM长时间无损伤运行,经过500小时的实验验证了其可靠性。 研究者选择了888纳米的激光二极管(LD)作为抽运源,用于驱动Nd:YVO4晶体的两级功率放大系统。这种放大系统有效地提升了皮秒锁模振荡器的功率,最终将其提升到了44瓦,显示出高效的光-光转换效率,超过了25%。输出的光具有良好的光斑模式,光束质量因子M2小于1.5,这表明光束的质量非常高,适合于各种精密应用。 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在于它结合了皮秒激光技术与高重复率和大功率输出,对于科学研究、材料加工、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此外,对SESAM的优化处理和长时间无损伤运行的研究,对于激光器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这篇文章提供了在大功率皮秒激光器设计和制造方面的宝贵经验和关键技术,对于推动该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技术指导作用。

相关推荐

filetype
内容概要:该论文研究了一种基于行波理论的输电线路故障诊断方法。当输电线路发生故障时,故障点会产生向两侧传播的电流和电压行波。通过相模变换对三相电流行波解耦,利用解耦后独立模量间的关系确定故障类型和相别,再采用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法标定行波波头,从而计算故障点距离。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识别故障类型和相别,并对故障点定位具有高精度。研究使用MATLAB进行仿真验证,为输电线路故障诊断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文中详细介绍了三相电流信号生成、相模变换(Clarke变换)、小波变换波头检测、故障诊断主流程以及结果可视化等步骤,并通过多个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电力系统基础知识和编程能力的专业人士,特别是从事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适用于电力系统的故障检测与诊断;②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输电线路的故障类型、相别及故障点位置;③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技术支持,减少停电时间和损失。 其他说明:该方法不仅在理论上进行了深入探讨,还提供了完整的Python代码实现,便于读者理解和实践。此外,文中还讨论了行波理论的核心公式、三相线路行波解耦、行波测距实现等关键技术点,并针对工程应用给出了注意事项,如波速校准、采样率要求、噪声处理等。这使得该方法不仅具有学术价值,也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前景。
手机看
程序员都在用的中文IT技术交流社区

程序员都在用的中文IT技术交流社区

专业的中文 IT 技术社区,与千万技术人共成长

专业的中文 IT 技术社区,与千万技术人共成长

关注【CSDN】视频号,行业资讯、技术分享精彩不断,直播好礼送不停!

关注【CSDN】视频号,行业资讯、技术分享精彩不断,直播好礼送不停!

客服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