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震监测技术在露天坑底采空区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0 下载量 1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4 收藏 1.76MB PDF 举报
"基于微震监测的露天坑底采空区劣化过程分析" 本文主要探讨了露天转地下矿山中坑底采空区的稳定性问题及其随时间的劣化过程。研究团队以石人沟铁矿作为工程实例,进行了详细的工程地质调查和矿岩力学试验,以获取反映矿山岩体力学特性的数据。他们利用这些数据,特别是矿岩力学指标,采用了Mathews图表法来评估采空区在形成时的“静态”稳定性。 Mathews图表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它基于岩石的力学参数,如抗压强度、节理间距等,通过绘制图表来判断岩石或采空区的稳定性状态。这种方法有助于在初期阶段了解采空区的安全状况。 为了监测岩体稳定性并实时跟踪其动态变化,研究人员建立了一个微震监测系统。微震监测技术是一种无损检测手段,能够捕捉到岩体内部微小的震动事件,以此推断岩体的应力状态和破坏模式。通过对一定时间内的微震事件进行时空演化规律的研究,可以确定研究区域的“动态”稳定性,即了解岩体在实际运营中的实时响应。 在岩体劣化过程中,震源参数(如地震能量、频率特性等)会发生变化。通过对这些参数的深入分析,结合现场勘查结果,研究者定义了岩体破坏的不同阶段:孕育期(岩体开始出现微弱变形)、预测期(变形加速,微震活动增多)、破坏区(大规模破裂开始)、二次孕育期(破坏后的短暂稳定期)以及最终破坏期(大面积坍塌)。这些阶段的识别对于提前预警和采取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通过对岩体劣化期间震源参数的突变特征进行监控,研究者能够捕捉到采空区即将发生破坏的前兆信息。这为及时采取治理措施提供了依据,以防止或减缓破坏的发生。最后,他们根据这些研究成果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理方案,包括加固、注浆等,以增强采空区的稳定性,同时也为同类矿山的安全管理提供了实践指导。 该研究展示了微震监测技术在露天转地下矿山坑底采空区稳定性评价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分析震源参数的变化来预测和预防可能的灾害,对矿山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