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识别课程作业详解:线性分类与感知器实现

4星 · 超过85%的资源 需积分: 10 19 下载量 6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2 收藏 595KB DOC 举报
《模式识别》课程作业详细解答指南 在这个《模式识别》课程的作业中,学生被引导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应用两种基本的线性分类方法:最小二乘法支持向量机(ESM)和单层感知器。以下是针对这两个部分的深入解析: 1. **线性分类器 - ESM(最小二乘法支持向量机)** - **问题**:任务是使用twotwolarge.m文件中的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两分类,该数据集包含100个样本点,分为两个类别。 - **思路与框图**:利用矩阵运算求解权重向量w,使得w·x + b(其中b是偏置项)能够最大化样本点到决策边界的间隔。由于样本数量较大,使用梯度下降法代替直接求逆矩阵的计算,提高了效率。 - **结果**:通过编程实现,画出决策边界,观察分类效果,以及对不同分类点的标记。 - **程序代码**:展示了ESM的具体实现过程,包括初始化权重、迭代更新权重直至满足收敛条件等步骤。 - **讨论**:强调了当样本量大时,使用梯度下降法求解的实用性,并提到在确定类别标签Y时,可以根据样本类别数量调整先验知识。 2. **单层感知器** - **问题**:同样处理twotwolarge.m文件的数据,但使用单层感知器进行分类,这是一种基于阈值门和加权和的非线性分类模型。 - **思路与框图**:感知器通过循环迭代,根据输入特征xtemp调整权重向量wpct,直到误差J小于预设阈值e,实现分类决策。 - **结果**:通过编程实现,展示感知器的训练过程和最终分类结果。 - **程序代码**:展示了单层感知器的训练算法,包括错误信号的计算、权重更新以及重复迭代直到达到收敛标准。 通过这两个例子,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线性分类器的原理、实施步骤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理解并熟练掌握这些基础技术是模式识别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分类算法和神经网络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