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串口设计与调试实验报告
需积分: 10 10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31
收藏 1002KB DOCX 举报
"该实验报告详细介绍了单片机串口的设计与调试过程,主要涉及单片机的串行通信、微机原理、汇编语言编程以及实验操作步骤。实验通过使用Proteus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并利用Keil进行程序编写,实现了串口数据的自环回传输,验证了串口通信的正确性。"
在单片机系统中,串口通信是一种常用的数据传输方式,它利用较少的信号线(通常为两根)即可实现双向通信,非常适合于远距离或低功耗的应用场景。在这个实验中,学生需要掌握单片机的串行接口工作原理,包括设置串口的工作模式、波特率以及中断处理。
实验内容涉及以下几个关键知识点:
1. 串口工作模式设置:在程序中,串口被设置为工作模式1(Mode 1),这是8位UART(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模式,允许全双工通信。通过设置SCON寄存器(Serial Control Register)的SM0和SM1位,可以选择不同的工作模式。
2. 波特率配置:为了实现9600bps的波特率,程序中设置了定时器1(Timer 1)为模式2(Mode 2),并对其初值进行了设定。定时器1在模式2下作为波特率发生器,其溢出率是晶振频率的1/2。通过调整TH1寄存器的值,可以改变定时器的溢出时间,从而调整波特率。
3. 中断处理:在串口通信中,中断机制用于处理接收和发送数据。程序中的RI位(Receive Interrupt Flag)被用来指示接收完成,当RI为1时,表明接收缓冲区SBUF中有新的数据。通过检测RI状态并清除中断标志,可以确保数据的正常接收和处理。
4. 数据传输:实验中,数据从P2口输入,通过串口发送出去,然后由串口接收并传回P0口,使LED状态发生变化,以此验证串行通信的有效性。P2口的状态决定了P0口LED的亮灭,这展示了串行通信的数据传输能力。
5. 程序流程:程序从0地址开始执行,首先设置串口模式和波特率,然后启动定时器1,接着设置P2口为输入,进入主循环。在主循环中,不断读取P2口的状态并将其发送到串口,等待中断发生。当RI中断发生时,清除中断标志,将接收到的数据送至P0口。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单片机串口通信的硬件和软件配置,以及如何在实际应用中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同时,实验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对于理解和运用汇编语言编程具有重要作用。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2022-11-04 上传
2021-11-01 上传
144 浏览量
2022-10-30 上传
2022-11-04 上传
2021-09-13 上传
![](https://profile-avatar.csdnimg.cn/eb0546a4d62744a28108cbf7eed94714_weixin_43062078.jpg!1)
不做小白√
- 粉丝: 4
最新资源
- MATLAB实现BA无尺度模型仿真与调试
- PIL-1.1.7图像处理库32位与64位双版本发布
- Jacob项目1.18版本更新,发布M2版本压缩包
- RemapKey:永久重映射键盘按键,便捷后台设置
- Coursera上的Python数据科学入门指南
- C++实现常见排序算法,涵盖多种排序技巧
- 深入学习Webpack5:前端资源构建与模块打包
- SourceInsight颜色字体配置指南
- ECShop图片延时加载插件实现免费下载
- AWS无服务器计算演示与地理图案项目
- Minerva Chrome扩展程序的重新设计与优化
- Matlab例程:石墨烯电导率与介电常数的计算
- 专业演出音乐排序播放器,体育活动音效管理
- FMT star算法:利用Halton序列实现路径规划
- Delphi二维码生成与扫码Zxing源码解析
- GitHub Pages入门:如何维护和预览Markdown网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