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C语言教学:计算思维导向的改革与实践

下载需积分: 5 | PDF格式 | 621KB | 更新于2024-08-03 | 114 浏览量 | 0 下载量 举报
收藏
本文主要探讨了"基于计算思维的中职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研究"这一主题,针对中等职业学校(中职)C语言教学的改革展开深入讨论。计算思维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策略。作者强调了C语言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形象思维辅助理解,帮助学生逐步理解现实问题,并将其分解为可操作的步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运用抽象的概念,如常量和变量,以及数据结构如数组,来模拟和简化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用C语言符号系统精确描述。 计算思维的本质,根据李廉教授的观点,包括抽象和自动化两个关键方面。抽象指的是用C语言的符号系统将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简化为数学模型或逻辑表达,使其便于处理。自动化则意味着通过编程实现问题的自动化求解,遵循一定的规则和顺序,减少了人为干预的需要。 由于中职C语言课程通常作为程序设计的入门课程,教学内容更侧重基础,比如数组等数据结构的应用,而非复杂的算法和高级数据结构。教师可以通过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渐掌握抽象和自动化这两个核心概念,从而提升他们的计算思维能力。 文章引用了Jeannette M. Wing教授在2006年的观点,她首次提出计算思维的概念,强调了它在理解和解决问题、设计系统以及理解人类行为等方面的重要性。随后,中国学者如陈国良院士、李廉教授和董荣胜教授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拓展。 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基于计算思维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教授中职学生C语言程序设计,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编程习惯,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