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金属化孔单面PCB焊点可靠性提升策略

需积分: 10 1 下载量 2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7 1 收藏 145KB DOC 举报
本文档深入探讨了波峰焊接基础技术理论中的关键议题——PCB焊点接头结构对焊点工作可靠性的影响。首先,文章介绍了早期电子设备中广泛应用的无金属化孔单面PCB焊点结构。在这种结构中,焊点主要由焊盘铜箔、基板材料以及少量的合金层组成,其机械强度和电气性能受限。为了提升焊点的可靠性,无金属化孔单面PCB上安装元器件时需要采取一定的补强措施。 1.1.1焊点的补强措施主要包括: - 补强安装结构:通过设计如图2所示的安装方式,元器件不直接承受焊盘铜箔上的压力,从而防止因外力导致的焊盘脱离基板。 - 控制引线伸出焊盘的高度和浸润高度:纲岛瑛一的研究表明,引线伸出高度为3.18mm时焊点强度最优。同时,增加钎料浸润高度可以扩大焊点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可靠性。波音公司和美国军标MIL-S-45743E对此都有相关规定,例如引线伸出高度应介于焊盘半径和直径之间,且浸润高度通常是伸出高度的三分之二。 随着技术发展,PCB焊点结构形式也在不断演进。随着多层板和有金属化孔的PCB的应用,焊点设计更为复杂,涉及到电镀层、焊膏、焊料等因素,这些都会影响焊点的可靠性。现代焊接工艺如SMT(表面安装技术)引入了锡膏和再流焊,使得焊点的形成更加精确和可靠。 在分析焊点可靠性时,除了结构因素外,还涉及温度控制、焊接速度、助焊剂的选择以及后处理等重要因素。这些都会影响焊点的冶金反应、机械强度和电气连接性。对于高可靠性应用,如航空航天、通信设备等,对焊点质量的要求更高,因此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需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和最佳实践。 总结来说,PCB焊点接头结构对焊点的工作可靠性起着决定性作用,理解并优化这些结构是保证电子产品性能稳定的关键。随着技术进步,焊接工艺和材料的发展,对焊点可靠性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子设备性能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