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类算法研究:现状、新进展与分析

需积分: 10 4 下载量 17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20 收藏 344KB PDF 举报
"这篇文章是关于聚类算法的比较和研究,由孙吉贵、刘杰等人撰写,发表在2008年的《软件学报》上。文章回顾了近年来聚类算法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一些代表性算法的核心思想、关键技术以及优缺点。" 聚类算法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用于将数据集中的对象分组成不同的类或簇,使得同一簇内的对象相似度较高,而不同簇之间的对象相似度较低。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发展,聚类算法的研究愈发重要。孙吉贵和刘杰的文章对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 文章首先介绍了聚类算法的基本概念和目标,强调了其在数据挖掘、模式识别、图像处理等领域的重要应用。接着,作者分析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聚类算法,如K-means、层次聚类、DBSCAN(密度基空间聚类)、谱聚类等。K-means算法因其简单快速而被广泛应用,但它的主要缺点是对初始中心点的选择敏感,且假设簇为球形。层次聚类则分为凝聚型和分裂型,通过构建树状结构来表示数据间的相似关系。DBSCAN则利用密度来发现任意形状的簇,能够较好地处理噪声数据,但对参数选择敏感。谱聚类则基于数据的相似矩阵进行聚类,可以找到数据的全局最优分割,但计算复杂度较高。 此外,作者还探讨了聚类算法的关键技术,如距离度量、相似性度量、聚类有效性评估等。距离度量是判断两个对象之间相似性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有欧氏距离、曼哈顿距离、余弦相似度等。相似性度量则是基于数据特征进行计算的,如Jaccard相似系数、皮尔逊相关系数等。聚类有效性评估则包括外部指标(如调整兰德指数)和内部指标(如轮廓系数),用于衡量算法的聚类效果。 文章进一步讨论了聚类算法的挑战和未来研究方向,如处理大规模数据、高维数据、非凸和不规则形状的簇、动态数据流等。这些挑战需要开发新的算法策略,如分布式聚类、在线聚类和自适应聚类等。此外,集成学习和深度学习在聚类领域的应用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它们能够结合多种聚类策略或利用深度神经网络自动提取特征,以提高聚类性能。 孙吉贵和刘杰的文章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聚类算法概览,对于理解和掌握聚类算法的原理、选择合适的聚类方法以及进一步研究聚类算法的改进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对于实际应用中遇到的特定问题,开发者和研究人员可以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选择或设计适合的聚类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