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变差函数与实现步骤解析

需积分: 37 51 下载量 15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8 收藏 10.91MB PPT 举报
本文介绍了变差函数在三维地质建模中的应用和技术方法,强调了变差函数作为地质统计学的关键工具,对于理解空间结构变化和随机性变化的重要性。常见的理论变差函数模型包括球状模型、指数模型和高斯模型,其中变程是衡量数据相关性的关键参数。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旨在最大化集成多元信息,减少储层预测的不确定性。建模过程通常分为两步或三步,第一步是建立沉积相模型,第二步是根据相模型进行井间插值或随机模拟以构建储层参数分布模型。三步建模则更进一步,利用沉积微相图和地震资料来表征垂向非均质性。 目前,地质建模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地震资料和随机模拟的融合,并向综合方向发展,结合流动模拟。地震资料在储层建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在岩相建模和模拟退火算法中的运用。同时,地质知识库的建立和地质统计理论的应用也是重要方向。 在三维地质建模的技术实现中,流程通常包括:地层对比、测井解释、微相划分、地震资料解释、时深转换、波阻抗反演等步骤。建模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井模型建立、层模型构建和参数模型创建。井模型关注于井孔柱状剖面的地质属性描述,层模型涉及流动单元划分和井间等时对比,而参数模型则通过定量预测技术完成三维整体模型的构建。 变差函数在三维地质建模中起着核心作用,帮助科学家理解和描述地质体的空间结构和变化规律。随着技术的进步,结合地震资料和随机建模方法,地质建模将更加精确和全面,有助于提高储层预测的准确性,对石油和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