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目标的语言描述:一种替代模型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1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7 收藏 524KB PDF 举报
"论行为目标的“行为性”是一篇由Stanley L. Deno和Joseph R. Jenkins撰写的学术论文,来自德拉瓦大学。该论文最初旨在建立一个正式的标准,用于区分行为性和非行为性教学目标。然而,通过分析,作者认为将描述性术语简单地归类为行为性或非行为性是误导的。因此,文章转向了一个替代模型,这个模型被作者认为在描述教学目标的语言方面更为有效,并且提供了数据来证明这一替代模型在解释和预测教育工作者如何定义教学结果方面的有效性。 传统上,具有行为主义倾向的课程开发者坚决主张教学目标应明确描述教学后可观察到的具体人类行为。他们认为,教学目标应以具体、可观测的行为作为衡量教学成果的标准,如Taber、Glaser和Sch的一项研究所示。这种行为目标的设定方法强调了教育过程的可测量性和可操作性,使得教学效果的评估更为直接和客观。 然而,Deno和Jenkins的分析揭示了这种方法的局限性。他们指出,仅仅基于是否能够观察到的行为来区分目标可能过于简化,忽视了目标背后的认知过程和理解。因此,他们提出了一个替代模型,这个模型可能更好地捕捉到教学目标的复杂性,不仅包括外显行为,还涵盖了学习者内在的认知发展和技能获取。 论文中包含的数据表明,采用这个新的描述模型可以更准确地解释教育工作者在设定教学目标时的语言选择,以及这些语言如何反映他们对学习成果的理解。这可能意味着,教育从业者在制定目标时,不仅关注学生的外在表现,还会考虑学生思维过程、解决问题能力、批判性思考等不可见但重要的学习成果。 这篇论文挑战了传统的、仅基于行为描述的教学目标设定方式,提倡了一个更为全面的模型,这个模型试图平衡行为目标的可观察性与内在认知发展的难以量化。这一理论发展对于教育实践和课程设计具有深远影响,提醒教育者在设定目标时,不仅要关注可见的行为改变,也要重视那些不易量化的学习过程和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