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颗粒振动流化床聚团模型研究

0 下载量 9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4 收藏 548KB PDF 举报
"这篇论文是首发论文,主题是关于纳米颗粒在振动流化床中的聚团大小计算模型。作者王辉和周涛来自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他们使用内径40mm的振动流化床,以SiO2纳米颗粒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振动参数如何影响纳米颗粒的流化行为和聚团尺寸。研究基于R-Z方程和Stokes沉降定律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来预测聚团大小。结果表明振动可以改善流化质量,减少聚团尺寸,并且振动频率比振幅对聚团大小的影响更大。此外,增强振动还能降低偏析度。文章介绍了流态化技术在纳米颗粒处理和反应动力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并概述了现有的聚团模型分类,包括力平衡模型和能量平衡模型等。" 这篇论文主要研究了纳米颗粒在振动流化床中的行为,特别是聚团尺寸的变化。振动流化床是一种强化粉体分散和气固接触的技术,对于处理纳米颗粒具有独特优势。在实验中,使用了直径40mm的振动流化床,以纳米级二氧化硅(SiO2)作为实验材料,通过调整振动参数(如振动频率和振幅)来观察其对流化效果和聚团尺寸的改变。 研究者基于R-Z方程(可能指的是Reynolds-泽尔多维奇方程)和Stokes沉降定律,构建了一个数学模型,该模型能够预测振动条件下的聚团大小。实验结果显示,振动能有效消除流化床中的不稳定现象,如节涌和沟流,同时降低了最小流化速度,减小了聚团尺寸,从而提高了纳米颗粒的流化质量。在振动作用下,聚团尺寸的计算值和实验值吻合度较高,且随着振动强度的增加,聚团尺寸会进一步减小,同时聚团的偏析度也会降低,这意味着颗粒分布更加均匀。 论文还讨论了现有的聚团模型,这些模型大致分为两类:力平衡模型和能量平衡模型。力平衡模型试图通过分析聚团在流化床中受到的力(如曳力、碰撞力、粘性力和重力)来预测聚团大小,而能量平衡模型则关注于能量转换和消耗。尽管已有模型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它们在处理纳米颗粒的特殊性质时仍存在不足,如单点接触的粘性力模型与实际情况的差距,以及颗粒碰撞角度问题等。 这篇论文提供了关于纳米颗粒在振动流化床中聚团行为的新见解,并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模型,这对于理解纳米颗粒流态化过程和优化相关工艺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纳米颗粒的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