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86微处理器:存储器结构与接口技术概览

需积分: 45 5 下载量 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1 收藏 1.28MB PPT 举报
本资源主要探讨了与8086微处理器及其相关接口技术相关的存储器结构和存储地址表示。首先,它回顾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电子管计算机到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以及第五代计算机的探索。8086作为第一阶段4位微处理器的代表,如Intel 4004,虽然数据总线只有4位,但它的出现标志着微处理器技术的起步,用于工业仪表和过程控制等领域。 随着技术进步,进入第二阶段(1974-1978),8位中高档微处理器如Intel 8080/8085、Zilog Z80和Motorola 68000成为主流,这些处理器采用NMOS工艺,拥有更完整的指令集和更大的存储容量,推动了个人计算机的初步形成,配备了基本输入输出设备和简单的操作系统。 第三阶段(1978-1984)是16位微处理器时代,以Intel 8086和8088、Motorola 68000以及Zilog Z8000为代表。这些处理器使用HMOS工艺,引入了大型机设计思想,如虚拟存储和存储保护机制,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这一时期的微处理器支持多级中断系统和多种高级语言,如Microsoft的MSDOS操作系统,使得计算机功能更加丰富。 存储器结构部分着重于8086的设计,该处理器在内存管理上可能采用了分段和分页技术,使得程序可以访问更大的地址空间。存储地址表示则涉及到如何通过地址线来定位不同的存储区域,包括RAM、ROM、I/O端口等,以及可能的地址映射策略,确保高效的数据传输。 此外,资源还提及了与8086相关的接口芯片,如定时/计数器8253、并行接口8255、中断系统芯片8259以及D/A和A/D转换芯片0832和0809,这些外围设备对于扩展8086系统的功能和提高系统效率至关重要。 本资源深入解析了8086微处理器时代的计算机架构和技术细节,强调了存储器结构和地址表示在系统性能优化中的关键作用,并介绍了与其配套的接口技术和操作系统环境。这对于理解早期个人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和技术特点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