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匀介质中螺旋波共存现象的Barkley模型研究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13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252KB PDF 举报
"非均匀可激发介质中一对螺旋波的共存 (2010年)" 在2010年的一篇工程技术论文中,作者刘贵泉、罗宏雷、徐鹏和张高会探讨了非均匀可激发介质中螺旋波共存的现象。他们基于Barkley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该模型是一种广泛用于描述生物物理系统中复杂动力学行为的理论框架,特别是心脏组织、神经网络等可激发介质。 Barkley模型是混沌动力学的一个经典模型,它通过几个关键参数来模拟介质的兴奋性和恢复特性。在这个模型中,介质的非均匀性对螺旋波的形态和行为产生了显著影响。螺旋波是自组织动力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常见于化学反应、生物心脏组织和神经元网络等,它们以旋转的方式传播,形成闭合的波纹结构。 论文指出,非均匀性对螺旋波的波纹粗细和疏密程度有决定性作用。当介质的某些区域存在差异时,比如局部兴奋阈值的变化,这会导致螺旋波的形态发生改变,波纹可能变得更粗或更密。此外,这种非均匀性还会对螺旋波的共存状态产生影响。在空间中,一对螺旋波可能会由于参数的不同而表现出共存或者漂移现象。共存是指两个或多个螺旋波稳定地存在于同一区域内,而不互相干扰;而漂移则意味着它们会随着时间推移改变位置,可能是由于局部环境的差异导致的动态不稳定性。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人员能够观察到这些现象并分析参数变化对结果的影响。他们的工作揭示了介质非均匀性对螺旋波动力学行为的深刻影响,并可能为理解和控制实际系统中的这种现象提供理论基础。这对理解生物系统的复杂动力学,比如心脏心律失常的起源,以及设计人工可激发介质的应用,如化学反应器的设计,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来说,这篇论文深入研究了非均匀可激发介质中螺旋波的共存特性,强调了介质非均匀性在形成和维持螺旋波模式中的关键角色。这一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复杂系统中的动力学规律,并为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