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访问数组元素的翻译模式与编译过程详解
需积分: 50 17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3
收藏 6.82MB PPT 举报
在编译原理的学习中,"访问数组元素的翻译模式"这一部分探讨了如何通过形式语言和自动机理论来处理程序设计中的数组操作。给定的文法G(S)定义了一个表达式解析的过程,涉及基本的构造如空元(M→ε)、算术表达式(E→E+E, E→(E), E→L)、列表操作(L→Elist, L→id[ E])以及标识符(id)的处理。
1. **文法解析**:
- 该文法采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方法,将源程序S分解为更小的部分。S首先转化为L,接着L可能进一步分解为Elist或直接为id,而E可以是两个E相加、一个括号包围的E、或是一个简单的列表元素。
2. **词法分析**:
- 编译过程中,词法分析器负责识别输入源程序中的基本单元,如数字、运算符和标识符。这相当于识别英文句子中的单词。
3. **语法分析**:
- 语法分析器解析并构建词法单元,形成符合语法规则的抽象语法树。这类似于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
4. **数组访问**:
- 对于数组操作,Elist→id[E]表明在处理列表时,会涉及到数组元素的引用。这意味着程序需要知道如何根据索引(id)获取列表中的元素。
5. **中间代码生成**:
- 语法制导翻译过程中,生成的中间代码是编译器在语法分析之后生成的一种中间形式,便于后续的优化和转换。对于数组访问,这部分可能包含针对数组操作的特定指令或数据结构表示。
6. **错误处理**:
- 文本没有明确提及错误处理,但编译器通常会在词法或语法分析阶段检测错误,并提供错误信息帮助用户理解问题所在。
7. **编译阶段流程**:
- 编译器工作流程包括词法分析、错误处理、符号管理、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最终的目标代码生成,这些阶段共同完成从源程序到目标程序的转换。
总结来说,这部分内容重点在于介绍编译器如何通过逐步的翻译过程,特别是在处理数组元素访问时,利用文法和语言解析技术,将源代码转换成目标代码,确保程序的正确性和效率。学习者需要掌握这些概念,以便理解和实现自己的编译器或者理解现有的编译器工作原理。
136 浏览量
2832 浏览量
250 浏览量
310 浏览量
1206 浏览量
2101 浏览量
214 浏览量
405 浏览量
速本
- 粉丝: 20
- 资源: 2万+
最新资源
- Wiley.Programming.for.the.Series.60.Platform.and.Symbian.OS.(2003).pdf
- SOA Governance WhatHowWhyWhen.pdf
- SAP NetWeaver Business Rules Management.pdf
- How to Create your Own Rule .pdf
- Enterprise SOA Technology with SAP NetWeaver.pdf
- ENTERPRISE MODELING FOR .pdf
- Enhanced Centralized Monitoring and Administration.pdf
- End-to-end SOA Infrastructure - TODAY.pdf
- demand_manage
- PLSQL_ORACLE9i编程讲义
- GNU make中文手册
- GB 17743-1999电气照明和类似设备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 struts中tiles标签简介
- osworkflow-中文手册
- C语言高级编程技巧 pdf 中文版
- More Effective C++ pdf版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