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课程教学设计:自顶向下,实验拓广

需积分: 50 0 下载量 16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3 收藏 6.82MB PPT 举报
"这是一份关于编译原理的教学设计,基于龙书作为教材,由辛明影教授在计算机学院讲解。教学设计注重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构建应用平台,并通过实验来拓展课堂内容,强调精讲多练和知识的前后衔接。课程内容涵盖编译器的基本结构、高级语言语法、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法制导翻译、存储分配、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 在编译原理的学习中,首先理解编译器的角色至关重要。编译器是一种特殊的程序,它的任务是将源代码(如Fortran、Pascal、Java或C等高级语言)翻译成等效的目标代码,通常是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这个过程包括多个阶段,例如词法分析,它识别出源代码中的单词和符号;语法分析,检查代码是否符合语言的语法规则;语义分析,确保代码的逻辑意义正确;中间代码生成,用于后续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此外,编译过程中还有错误处理和符号管理,确保程序的正确性。 教学设计采用了多种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整体理解到细节把握;问题驱动教学法鼓励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深入理解理论;课程设计为一个应用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实验环节扩展了理论教学,使学生有机会亲手操作;精讲多练强调实践操作,提高技能掌握;承前启后的设计确保知识体系的连贯性,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预备知识包括形式语言与自动机、至少两种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汇编语言以及数据结构,这些是理解和构建编译器的基础。课程内容详尽,覆盖了编译器的核心组成部分,从基本结构到具体的翻译技术,再到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旨在培养学生的编程语言处理能力,为他们未来在软件开发、系统分析等领域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掌握编译器的工作原理,还能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程序设计有更深入的理解。此外,助教洪晓鹏和单丽丽的支持也为学生提供了额外的学习资源,确保了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