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嵌入式系统中的AES芯片:抗差分故障攻击设计与防护策略

1 下载量 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2 收藏 275KB PDF 举报
嵌入式系统/ARM技术中的基于抗差分故障攻击的AES芯片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安全研究课题。在现代信息技术中,加密算法如AES(高级数据加密标准)扮演着关键角色,特别是在IPsec协议、SSL、无线局域网和ATM等领域,它们用于保护敏感数据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攻击者也不断寻找新的突破点,其中差分故障攻击就是一种严重的威胁。 差分故障攻击起源于1997年,由Biham和Shamir等人提出,他们利用随机硬件错误对对称密码体制进行攻击,特别是针对DES(数据加密标准)。这种攻击方式通过在执行加密或解密操作时引入微小的错误,通过对比正常输出与故障后的输出差异,试图揭示加密密钥。由于其有效性和普遍性,差分故障攻击随后被广泛应用到各种密码系统的研究中。 针对AES,研究人员发现它同样面临着差分故障攻击的挑战。AES-128版本是常见的攻击目标,攻击者会通过精心设计的攻击算法,利用环境因素(如电磁场、电压波动)诱导芯片产生错误,然后通过解析这些错误模式来推测密钥。因此,设计抗差分故障攻击的AES芯片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的贡献在于详细介绍了一种针对AES的差分故障攻击过程,并提出了一种防御策略。作者构建了一种抵抗差分故障攻击的防护电路,通过仿真验证其有效性。防护电路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即使在面临外部干扰时,也能保持加密操作的正确性,从而保护AES芯片的密钥安全性。 文章深入探讨了差分故障攻击的分类,例如根据故障长度(影响的数据位数)、故障位置以及导入时间的不同,攻击的复杂度和效率有所变化。通过理解这些特性,设计者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类型的攻击,提高系统的整体安全性。 嵌入式系统/ARM技术中的AES芯片设计不仅要考虑性能和功耗,还要兼顾抵御差分故障攻击等安全威胁。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不断研发和优化防护机制,以确保在高度竞争的信息环境中,数据的隐私和完整性得到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