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模型对比:层次与网状模型的异同解析

需积分: 0 15 下载量 8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1 收藏 5.42MB PPT 举报
“层次模型与网状模型的差别-数据库系统原理” 在数据库系统中,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是两种早期的重要数据模型,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有着显著的差异。 层次模型是一种树形结构的数据模型,每个节点代表一个记录,而节点之间的连接代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在这个模型中,每个节点(除根节点外)都有且仅有一个父节点,而可以有多个子节点。这种结构使得数据的检索通常从根节点开始,沿着预定义的路径向下进行。层次模型简单明了,适合表示一对多的关系,例如部门与员工的关系,一个部门可以有多名员工,但每个员工只属于一个部门。 网状模型则更为灵活,它允许节点有多个父节点,即一个节点可以属于多个上级节点,同时也可以有多个子节点。节点间的联系可以是多样的,不仅限于一对一或一对多,而是可以有一对多、多对一甚至多对多的联系。因此,网状模型能够更好地表示复杂的实体关系,如组织架构中的跨部门协作。在网状模型中,查找记录不必从特定节点开始,可以从任何节点出发,通过联系名找到相关的父节点或子节点。CODASYL系统(DBTG系统)是网状模型的一个典型代表。 数据模型的发展经历了从人工管理、文件系统到数据库系统三个阶段。数据库系统提供了数据的集中管理,减少了数据冗余,提高了数据共享和兼容性,并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并发控制。DBMS负责数据的组织、存储、查询和更新,同时提供故障恢复机制,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独立性是关键特性,分为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逻辑独立性意味着数据的逻辑结构可以独立于其物理存储结构变化,而物理独立性则是指数据的物理存储结构改变不会影响其逻辑结构。这样,当数据库的存储需求变化时,应用程序无需修改,只需调整映射即可。 此外,数据库系统还关注数据的共享性、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和恢复能力。例如,银行数据库就需要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防止非法访问和操作,同时在遇到软硬件故障时能快速恢复到正常状态。 现代数据库系统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关系数据库、对象-关系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和NoSQL数据库等方面。关系数据库以关系模型为基础,采用SQL作为标准查询语言,具有广泛的应用。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兴起,数据库技术也在不断演进,以满足更复杂的数据管理和分析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