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1988-2005

0 下载量 4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6 收藏 418KB PDF 举报
"我国信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研究"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我国信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化及其对产业增长的贡献。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简称TFP)是指在所有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土地等)投入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技术进步、管理水平提升等因素导致的产量增加部分。它是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反映了经济体的潜在创新能力。 作者马光荣运用索罗残差法,这是一种常用的估计TFP变化的方法,通过对1988年至2005年间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信息产业的TFP在1998年前后表现出不同的趋势。在1992-1998年期间,TFP呈现下降态势,这主要归因于国有信息产业企业在改革前的效率低下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的冷却。为了更准确地理解这种变化,研究中引入了虚拟变量对模型进行修正,以揭示信息技术进步在信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文章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信息技术革命,我国信息产业蓬勃发展,成为衡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与传统的经济增长源泉——资本积累和劳动力投入相比,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于可持续产出增长更为关键。因此,对信息产业的TFP进行计量分析,能帮助我们了解产出增长的来源,并为制定长期增长策略提供依据。 此外,尽管国内外学者已经对我国经济的整体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于信息产业这一特定领域的TFP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填补了这一空白,通过深入分析信息产业的TFP变化,旨在为推动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政策建议。然而,文章未详述信息产业的界定标准,这是国际上尚存争议的问题,不同的定义可能会影响对产业产出和生产率的计算结果。 总结而言,这篇论文的核心贡献在于量化了1988年至2005年间我国信息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揭示了TFP变动与产业增长的关系,并指出了改革和技术创新对提升TFP的重要性。这对于理解信息产业的增长动力,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制定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