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数据库基础:概念、操作与完整性约束

需积分: 12 1 下载量 3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5 收藏 556KB PPT 举报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的第三讲主要讲解了关系数据库的基本原理,涵盖了关系数据库的概述、关系代数的基础、数据约束以及关系模式的分解。重点内容包括关系运算、数据完整性和函数依赖,难点在于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如笛卡尔积、投影、选择和连接操作,以及不同关系范式的理解。" 在关系数据库的世界中,数据模型是数据抽象的工具,它分为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三个层次。概念模型,如E-R模型,用于描绘现实世界的实体和它们之间的关系;逻辑模型则用来表达数据的结构和操作方式,关系模型是目前最常用的逻辑模型;物理模型则关注数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实际存储形式。 关系数据模型是基于二维表格的,它由关系数据结构(二维表)、关系操作集合(如选择、投影、并、交、差、笛卡尔积等)和关系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完整性)组成。关系数据模型的特点在于其简单性,能够直观地表示数据,并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来处理数据。 在关系模型中,关系运算构成了基础,例如笛卡尔积是将两个关系的所有元组进行组合,投影是从关系中选取指定的属性,选择则是根据条件过滤元组,而连接操作则用于合并两个或多个关系中的相关元组。理解这些运算对于数据库的操作至关重要。 数据完整性是确保数据准确性的关键,实体完整性规定主键的值不能为空,参照完整性保证了外键引用的有效性,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允许根据具体应用设置额外的约束条件。 从E-R模型到关系模型的转换是数据库设计的一个重要步骤。例如,一个简单的选课E-R模型可以转换为学生表、课程表、教师表和选课表四个关系,每个表包含相应的属性,如学生的学号、姓名,课程的编号、名称,教师的工号、姓名,以及选课信息的学期等。 本讲的重点还包括函数依赖和关系范式,函数依赖定义了属性间值的依赖关系,而关系范式(如1NF、2NF、3NF、BCNF等)则是衡量关系模式规范化程度的标准,目的是减少数据冗余和提高数据一致性。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设计高效、可靠的数据库系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