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密度驱动的高效社团发现算法:实证与应用

需积分: 14 0 下载量 20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9 收藏 936KB PDF 举报
本文研究主要聚焦于复杂网络中的社团发现算法,特别是针对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两个关键问题:一是社团发现算法的评价函数单一,难以全面评估社团划分的质量;二是经典算法在处理大规模网络时,其时间复杂度过高,导致无法有效检测到小粒度的社团结构。为解决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社团发现算法评价函数——社团完整度F(Community Integrity Function,简称CIF)。社团完整度F相较于传统的模块度函数Q,能更准确地评价社团划分的合理性,并表现出更高的灵敏度,有助于发现更加精细的社团结构。 社团完整度F的设计理念在于考虑了社团内部的紧密程度以及社团间的界限清晰度,这使得它在评价社团质量时更为全面。此外,文中还提出了基于社团密度的社团发现算法(BDA算法),该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利用社团内的节点连接密度作为社团划分的依据。相比于传统的社团发现算法,BDA算法在发现小粒度社团的同时,展现出更好的时间复杂度性能,即使在网络规模扩大时也能保持较高的效率。 为了验证BDA算法的有效性,研究者将其应用到了科学合作者网络上,并成功地获得了合理的社团结构。通过实证分析,BDA算法不仅能够发现高质量的社团,而且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其优越的时间复杂度优势使其成为复杂网络社团发现的有力工具。 文章的作者团队包括王玉英教授、何汶坤硕士和史加荣副教授,他们分别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等领域有着深厚的学术背景。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61403298),并被标注为重要的研究领域,即社团结构、社团发现、社团完整度和社会密度。 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理解和分析复杂网络中的社团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提升了社团发现算法的评价标准,也为实际应用提供了高效的方法,特别是在科学研究和社交网络分析等领域。此外,这篇论文的发表也表明了社区密度在社团发现算法中的潜在价值,为后续研究者在这个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改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