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沟通与人民币波动:S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7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5 收藏 450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汇率沟通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中国货币政策中的作用,特别是在人民币汇率变动方面的影响力。自2005年中国实施新的外汇形成机制以来,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程度提高,同时货币当局面临着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来平衡国内外经济环境波动带来的挑战。 汇率沟通,作为一种非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通过货币当局公开表达对汇率的预期和立场,旨在引导市场预期,稳定金融市场。研究者注意到,随着中央银行如美联储和欧洲中央银行对口头干预的重视提升,中国也开始结合实际干预,如买卖外汇,运用口头沟通来调控人民币汇率。 Fatum和Hutchison(2002)的研究是早期关于汇率沟通影响的重要文献,他们首次系统地考察了这一策略对外汇市场的影响。他们的研究表明,汇率沟通能够通过影响市场预期,对汇率变动产生显著影响。然而,尽管实际干预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术研究的重点,对于汇率沟通的深入探讨相对较少,仅有部分学者如Fratzcher、Jansen和Haan等人进行了实证分析。 本文基于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对汇率沟通与实际干预在中国人民币汇率变动中的相对效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汇率沟通不仅独立于实际干预存在显著效果,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更有效于减轻内外经济环境不协调带来的负面影响。这表明,在中国货币当局的汇率管理策略中,除了传统的实际干预手段,适当运用汇率沟通作为公开信号可以成为一种有力的补充工具。 本文填补了国内外文献在汇率沟通研究领域的空白,对于理解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货币当局如何在汇率管理中运用沟通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它强调了在开放经济环境下,有效汇率沟通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重要性,为未来政策制定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